核心产品

Core products

工程案例

Engineering case

产品资质

Product qualification

服务承诺

Service commitment
  • 天创新材料惊艳亮相永年标准件展会,引发全场关注热潮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2月17-19日(农历正月初八-初十),为期三天的第二十届中国·永年标准件厂商联谊暨产品展示会在永年紧固件博览中心圆满举办。天创新材料与恒创环保联合参展,以超强实力阵容盛装亮相,成为本次展会中最引人瞩目的焦点。客户需求为导向   一流品质铸品牌多年来,天创新材料建立了以客户需求导向为中心的全流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实现从客户需求到产品交付的全过程管理。公司坚信,做好产品是企业对客户最好的承诺和回报。始终坚守匠心,充分发挥质量优势,在不断创新中追求卓越,以高品质,优价格,快交付的切实行动,实现让客户省钱更省心。此次参展,天创新材料重点展示了应用于公路交通、光伏新能源、轨道交通、电力通讯、建筑结构等领域的护栏板、立柱、光伏支架、抗震支架、高强度紧固件及相关配套产品,吸引了众多贸易商及终端客户驻足围观,并获得一致好评,充分彰显了天创硬核品牌实力与市场影响力。绿色发展为引领   创新驱动促发展持续发展,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是天创新材料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围绕高产、质优、低耗、环保,公司不断完善工艺、应用新技术,促进产品创新升级和新产品开发,力求从原料采购、生产运营、物流运输等各方面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凭借绿色发展的建设成果,公司被授予“河北省绿色工厂”,为行业发展树立起了“绿色标杆”。 图片作为具有十多年创新性防腐技术及先进生产工艺积淀的高新技术企业,天创新材料大力推行标准化管理,公司依托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细化产品过程控制,利用微观流程图、PFMEA、控制计划等质量管理工具,对制造过程系统分析,确定最优的标准化作业流程,最大化保障产品质量。园区协同促发展   筑巢引凤赋动能恒创环保作为表面处理工程循环经济产业园运营商,致力于将恒创环保科技产业园打造全国一流、华北第一的现代化金属表面处理产业示范园。本次展会中,园区组织数十家入园企业共同参展,展示产品包括电镀锌、热浸镀锌、达克罗、机械镀锌等多种表面处理工艺在内的系列产品。依托永年地理优势,恒创环保谋划并推动园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继恒创环保科技产业园后,又一新项目,恒创循环经济生态示范基地开启盛大招商,致力以高标准打造集绿色循环经济、协同创新体系、产业集群发展、智慧管理平台于一体的全国一流表面处理生态示范园区,将成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展台以独具创意感的造型设计成为本次展会最为璀璨的耀眼明珠,吸引了无数参观者的驻足与赞叹,同时被组委会授予“展位优秀设计奖”,进一步彰显了公司的不凡实力与品牌形象。蓄势扬帆再启航,乘龙而上创新篇。新的一年,天创新材料将以“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成为一流的金属表面防腐方案解决者”为使命,围绕公司全新战略发展思想,在创新与变革中寻求突破,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矢致于持续提高产品力、服务力与品牌力,奋力书写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崭新篇章!
  • 加速“出海” │ 天创新材料产品获欧盟CE认证,彰显国际市场竞争力
    近日,天创新材料钢结构/铝型材产品正式通过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全面检测和验证,成功获得欧盟CE认证,标志着公司钢结构/铝型材产品在性能、质量、安全等方面都符合欧盟市场法规和标准要求。这也意味着,公司正在加速推进产品出海的步伐。在全球能源浪潮下推动,可再生能源应对气候变化并实现“双碳”目标已成为全球共识,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无疑是能源实现低碳化、高效化的主推力,中国光伏产业链出海潮不断扩大,天创新材料顺势而为,积极展开以光伏支架系统为核心业务的全球化布局。CE认证作为产品进入欧盟市场前的强制性认证,被视为制造商打开并进入欧洲市场的护照,拥有极其“严苛”的认证体系,不仅提高了进入欧洲市场的门槛,也对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此次天创新材料钢结构/铝型材产品通过欧盟CE认证,充分证明了公司产品技术实力、性能水平、安全特性等已与国际水平接轨,为公司在欧美等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打开了一扇大门,将有助于加速提升公司全球化进程。
  • 造炬成阳∙行稳致远 | 天创新材料2023迎春晚宴暨誓师大会圆满落幕
    1月27日,天创新材料2023迎春晚宴暨誓师大会在澜亭尚宴隆重举行。公司高层领导、各分公司总经理、各业务版块负责人及200余名公司新老员工代表欢聚一堂,喜迎新春,共话未来。开场致辞,鼓舞人心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公司董事长赵艳奇向全场人员送上最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祝福,并发表迎春致辞。赵总感谢大家在过去的一年里的信任支持、辛勤付出和积极进取,他回顾了2023年公司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并对2024年战略目标及经营发展给予了展望。赵总指出,过去的一年,天创新材料面对行业市场的冲击与挑战,以壮士断臂之决心,在经营战略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业务方向的重大调整,各分公司的相继成立,将为实现公司明年经营上的快速提升、稳步增长奠定扎实基础,公司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努力与付出,公司也将极力保障全体员工的利益。赵总的一席话语,让大家备受鼓舞,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军令如山,豪情万丈吹响冲锋号,签下军令状。誓师环节中,赵总、梁总先后与各业务版块及分公司负责人签署2024年度经营责任状。各签订人表示对2024年信心满满,立志全力以赴、使命必达。树立新的目标,我们豪情满怀;进军新的目标,我们斗志昂扬。相信在新的一年,天创新材料及各分公司将团结一心,以时不我待的速度抓推进,以分秒必争的姿态抢时间,把向好的局面“稳”下去、把落下的进度“抢”回来、把发展的节奏“拉”起来,奋力实现全年经营战略目标任务的圆满达成。才艺展露,精彩纷呈一场火热的开场《龙鼓》将现场观众火速带入庆典的欢快气氛中。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节目让大家目不暇接。歌曲《如愿》深情款款,悦耳动听;近距离互动魔术炫酷震撼,令人拍案叫绝;川剧变脸“一秒钟变身”让人惊叹不已;情景剧《你有我也有》造型夸张,幽默风趣;歌曲合唱《明天会更好》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许......表演嘉宾使尽浑身解数,奉献了一个又一个引发尖叫的节目,绚丽的舞美灯光、震撼的乐曲旋律、独具创意的表演节目,为大家带来一场酣畅淋漓的视觉盛宴,现场气氛热烈,掌声、喝彩声持续不断,也让大家感受到了天创小伙伴们的多才多艺。幸运抽奖,激情澎湃年会当中,颇为期待的莫过于豪气任性的抽奖环节了。随着大屏幕的抽奖滚动,也让整个年会晚宴的气氛达到高潮。全场观众一片欢呼、喝彩不绝。幸运奖、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频频而出,小米电视、平板电脑、运动手环、微波炉等一系列让大家为之心动的精美奖品,在欢呼雀跃中落入幸运儿的手中。新征程,新战略,新未来。过去的2023年,是天创新材料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年,我们肩负使命,革故鼎新,顺势而为。2024年,我们满怀豪情、雄心万丈,让我们秉承“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成为一流的金属表面防腐方案解决者”这一使命,站在更高的起点上,风帆再起,谋求新突破,续写新华章,实现新跨越,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赢得更广阔的未来!
  • 安全生产|天创新材料2024年安全生产责任书签订仪式圆满举行
    为了进一步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明确各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提升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水平,1月19日,天创新材料及各分公司(全创、融创、嘉创、瑞隆)相继开展了2024年安全生产责任书签订。此次安全生产责任书签订活动由公司安全预防与应急管理中心组织安环总监李晓强主持。仪式上,天创新材料常务副总梁明坤分别与各生产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该责任书明确划分了各级干部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要求各部门、各岗位员工严格落实岗位职责,强化安全标准、规范安全行为,确保公司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此次安全生产责任书的签订,旨在进一步提升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明确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划分,促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各分公司及车间生产部门的层层签订,确保责任书签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以深入贯彻公司“防危重安”的安全文化,根植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防范为先的理念,根除安全隐患。
  • 01
    承诺所有销售产品的售后服务到终端客户的施工现场,自始至终为客户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保障,确保客户进货无忧。
  • 02
    承诺所有涉及产品质量异议处理的客诉,200公里以内范围,由公司人员2-4小时抵达现场进行对接,全国范围内最长24小时内抵达现场,做到快速响应,及时解决。
  • 03
    对于客户反馈的质量异议,我们提供全天候7*24小时售后响应服务,第一时间安排解决,最大程度控制问题滞留。
  • 04
    售后服务人员抵达现场后2-4小时内,根据8D报告回复质量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如果确定为我司原因,即可发起退换货流程,给予先行赔付。
  • 05
    对质量问题开展更具专业性的8D报告分析,对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层层分解,及时输出临时纠正措施和改善措施。
  • 06
    8D分析完结后向客户提供客诉完结报告,并对公司同类问题改善结果进行定期回访,保障客户关心的质量或工艺等问题闭环率。
  • 01
    承诺所有销售产品的售后服务到终端客户的施工现场,自始至终为客户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保障,确保客户进货无忧。
  • 02
    承诺所有涉及产品质量异议处理的客诉,200公里以内范围,由公司人员2-4小时抵达现场进行对接,全国范围内最长24小时内抵达现场,做到快速响应,及时解决。
  • 03
    对于客户反馈的质量异议,我们提供全天候7*24小时售后响应服务,第一时间安排解决,最大程度控制问题滞留。
  • 04
    售后服务人员抵达现场后2-4小时内,根据8D报告回复质量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如果确定为我司原因,即可发起退换货流程,给予先行赔付。
  • 05
    对质量问题开展更具专业性的8D报告分析,对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层层分解,及时输出临时纠正措施和改善措施。
  • 06
    8D分析完结后向客户提供客诉完结报告,并对公司同类问题改善结果进行定期回访,保障客户关心的质量或工艺等问题闭环率。
  • 全国消防宣传月 │ 天创新材料开展消防宣传月培训和应急逃生演练
    2023年11月是第32个全国消防宣传月,为进一步增强广大员工消防安全防范意识,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天创新材料围绕“预防为主,生命至上”主题开展了消防培训及应急逃生演练,在厂区掀起了一股关注消防、学习消防、参与消防的热潮。组织专题讲座,夯实消防安全理论基础11月17日,一堂旨在宣传消防知识,提高全员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的专题培训,在天创办公楼四楼多功能厅开讲。各厂长、车间主任及相关人员踊跃参与,现场进行了全员安全宣誓,并观看了全国消防宣传月主题宣传片。本次培训由安全预防与应急管理中心总监李晓强主讲,培训过程中,李总监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和各类警示教育案例,围绕火灾基础知识、消防器材和设施使用、防火检查、常见火灾扑救措施、疏散逃生基本知识相关内容进行了专业性、针对性强的讲解,增强了全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开展应急演练,提高消防应急处置能力当日,公司在厂区开展了消防应急演练。演练模拟作业中液压站突发起火紧急事故的处理,在总指挥的统一调度下,通讯保障、现场抢救、医疗急救等各小组分工明确,反应及时、配合密切,有序行动,紧急疏散撤离人员,开展灭火处置……顺利完成了演练任务。应急疏散逃生演练检验了队伍有效处置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实战能力,有效提高了员工紧急逃生技能,达到了“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宣传教育”的目的。加强隐患排查,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屏障冬季是火灾多发的季节,天干物燥,另外气温骤降,生产及配套设备用电负荷增加,极易发生火灾事故。全国消防宣传月期间,公司还组织开展了消防安全专项检查,重点对设备、电力线路、储存室、配电室等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整治,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着力消除火灾隐患,为公司生产提供安全保障。此次通过一系列既有声势又有实效的消防宣传活动,让消防安全更加深入人心,推动消防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切实提高了公司防灾减灾救灾处置保障能力。未来,天创新材料将持续对消防工作常抓不懈,压实消防安全责任,不断强化消防安全措施,为推动企业安全稳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 邮编
    057150
  • 邮箱
    tcxs@xinfangsheng.com
  • 传真
    0310-6666630
  • 电话
    400-6310-996     0310-6798888
  • 地址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西南工业区永洋大街北侧
  • 天创新材料首批CAMT-STS集体商标镀锌焊管成功下线,正式全面推行集体商标
    11月6日,天创新材料正式全面推行“STS(钢管标准)”集体商标,首批印有CAMT-STS集体商标镀锌钢管成功下线生产,成为推动集体商标落地应用的行业标杆示范企业之一。为了促进企业规范经营、维护国标产品形象和合规企业公信力、竞争力,保障用户合法权益,2023年3月15日,由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焊管分会牵头,联合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管分会、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及国内主要焊管企业,正式启动了行业首个自律规范组织——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钢管标准推进工作委员会(简称“中金协钢管标推委”),随后组织开展了GB/T 3091-2015产品认证工作。2023年10月16日,首批14家企业取得GB/T 3091-2015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热浸镀锌)产品认证证书发布,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为首批执行GB/T3091国家标准并获得钢管标推委认证合规企业之一,同时获得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授权使用“STS(钢管标准)”集体商标。用锌做好管,国标300克。天创新材料将以“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成为一流的金属表面防腐方案解决者”为使命,充分发挥中金协焊管分会副会长单位的标杆示范作用,强化行业自律,一如既往严格执行GB/T 3091-2015国家标准,促进行业规范化、健康化高质量发展,充分保障产品质量和维护用户权益,为加速推进“质量强国”建设进程贡献“天创力量”。
  • 天创新材料荣登2023河北省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河北省民营企业研发投入100强榜单
    10月27日,2023河北省民营企业百强发布会在衡水举行。河北省工商业联合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开展民营企业百强认定工作,正式公布了本年度百强榜单。天创新材料成功入选“2023河北省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河北省民营企业研发投入100强”,排名分别位列第88名与第54名。当前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主力军。作为一家是集金属表面防腐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生产制造型民营企业,天创新材料建立并完善了以客户需求导向为中心的全流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公司大力推进精益化管理,提升服务理念,使产品质量管控的网越织越密,在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等方面成效显著。河北省民营企业百强评选是河北省工商联在对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以营业收入总额为参考指标发布的排序结果,是衡量河北省民营企业实力最权威的榜单之一。此次入选双百强,是权威机构和社会各界对天创新材料综合实力和研发投入的充分肯定,更加坚定了公司走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信心。近年来,面对行业市场的严峻形势及诸多不确定性,公司积极应对,逆流而上,充分发挥行业主导品牌优势,坚持以质量、效率、效益为中心,构建了有效的降本增效运行机制,不仅经住了市场对产品的严格考验,同时也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行至半山不止步,中流击水再出发。在新的发展时期,天创新材料将以“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成为一流的金属表面防腐方案解决者”为使命,把握大势,坚定信念,锚定方向,勇毅前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持续追求卓越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为河北经济发展贡献“天创力量”。
  • 天创新材料入选首批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热浸镀锌)产品认证暨首批执行GB/T3091-2015国家标准合规企业
    10月16日,由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和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首届大邱庄论坛暨钢管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大会”上发布了首批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热浸镀锌)产品认证获证企业榜单暨首批执行GB/T3091-2015《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国家标准合规企业名录,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批入选的14家钢管企业之一。GB/T3091-2015钢管产品认证由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焊管分会、钢管标推委、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管分会和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4部门联合开展。旨在评估生产企业是否按照标准要求组织生产,以提高产品品质,减少恶意竞争和经营风险。本次成功入选是对天创新材料贯彻执行国家标准成效的充分肯定,大大提升了公司在钢管行业中的品牌影响力。作为中金协焊管分会副会长单位,天创新材料将谨遵协会宗旨,并与同行企业一道,主动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努力为广大终端用户和相关方营造一个产品质量有保障的更加安全、放心的市场应用场景。
  • 聚力·奋进·突破|天创新材料销售中高层集训营暨销售团队拓展活动圆满举办
    奋楫笃行,踔厉拓新。鉴于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增强团队战斗力、激发团队活力、促进团队融合,贯彻“开放、担当、创新、精进”的天创精神,以实现为团队深度赋能,10月3-4日,为期2天的天创新材料销售团队集训营如期而至。开拓思维 超越自我10月3日,销售团队中高层齐聚一堂,在上海点赋高级顾问潘雷老师(Ray)的引导下,围绕“聚力、奋进、突破”的主题,以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决策的形式,帮助销售团队成员理清定位、开拓思维、熔炼自我、共筑信心。与传统的知识灌输式培训不同,本次培训采取了更具学员参与度的工作坊模式,通过开放空间、商战沙盘、提案互动、开放集市、城镇会议等教练技术的引导,启发参与者的深度思考,实现团队成员的共鸣、共识、共振、共创、共享,增强了行动计划的有效性和可落地性。回顾全天,团队成员倾情参与。在教练的引导下,大家直抒胸臆、激情互动,在竞争中发现问题、在碰撞中反思不足、在互动中形成共识,为第四季度销售目标的达成指明了行动方向,同时也为公司2024年销售战略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勇攀高峰 团队精神10月4日,全体销售及运营部门人员代表共同走进邯郸古武当山,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登山拓展活动。本次活动以小组赛的形式展开,包括天鹰队、猎豹队、飞虎队、雄狮队、战狼队、猛龙队在内的六支队伍70余人参与其中。销售队伍从山脚出发,途经 太子坡——桃花峰——仙女庵——彩虹桥,直至抵达最高处天柱峰。登山过程中,大家不畏挑战、不畏艰险,向着山顶目标奋勇前行。一路欣赏着沿途美景,拾级而上,欢声笑语,斗志昂扬,展现了团队快乐、坚毅和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历经近两个小时的攀登,最终,猛龙队、飞虎队、猎豹队以更快的速度先后登顶,并以高准确率完成企业文化答题,分别获得冠、亚、季军,成为六支队伍中的优胜团队。登高望远,满目苍翠。大家在山顶感受“一览众山小”的秀美风光,迎着山风凉意,身心释然,尽情释放工作中的压力和疲倦,交流并感悟队员互助协作对于整体团队获胜的重要性。趣味挑战 拼搏进取在山脚下,团队拓展游戏在一阵欢呼声中火热开赛,现场依据游戏规则分为多个小组,以团队协作和竞技对抗的模式展开。比赛中,无论是双人背靠背夹气球的“心心相印”、还是集体手牵手套圈的“一圈到底”、以及扑克牌盲翻排序的“达芬奇密码”,每个项目无不考验着团队的协作力。面对重重挑战,各组队员集智攻关、齐心协力,有组织、有领导、有协调,以各自特有的战术成功完成了挑战,也体验到了团队共奋进的快乐和成就感。把握新形势,锚定新目标。当前纷繁复杂的市场大环境对公司销售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只有打破固有思维,打破自我局限,不断寻求突破,才能适应多变的外部市场,达成销售目标,实现自我价值。也只有将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凝聚在一起,齐心协力,勇于争先,才能让整个团队熠熠生辉。此次活动的举办,提升了天创销售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了团队协作意识,营造了和谐融洽的团队氛围。未来,相信大家都能以坚韧、互助、克难的团队精神,去应对各种市场挑战,以舍我其谁的气势,拓新谋进,“销”勇前行,为冲刺公司下一阶段的销售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公司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 光伏产业变革:智能光伏时代开启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深入实施《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2021—2025年)》),推动“智能光伏+储能”在工业、农业、建筑、交通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创新应用,发布第四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名单。上一个计划周期是2018年4月由工信部、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印发的《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该计划使得我国在智能光伏工厂建设方面成效显著,行业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本次《行动计划(2021—2025年)》指出,到2025年,光伏行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量产化转换效率显著提升,形成完善的硅料、硅片、装备、材料、器件等配套能力。智能光伏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基本完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水平逐步深化。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取得明显进展,智能光伏产品供应能力增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能力显著增强,智能光伏特色应用领域大幅拓展。智能光伏发电系统建设卓有成效,适应电网性能不断增强。在绿色工业、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农业、乡村振兴及其它新型领域应用规模逐步扩大,形成稳定的商业运营模式,有效满足多场景大规模应用需求。我国光伏制造以及光伏发电规模居于世界首位截至目前,我国光伏制造以及光伏发电规模均位于世界首位,2022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量达到了96.6 GW,占全球总量(231 GW)的42%,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累计达到462 GW,占全球总量(1233 GW)的37.5%。此外2022年中国新增能源中,太阳能光伏占比为44%,如果考虑到风电,可达到64%。随着技术的突破,我国光伏组件制造以及应用安装的成本不断降低,加上我国拥有着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国内光伏企业加强了海外市场的拓展,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达到289.2亿美元,同比增长11.6%。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已经从成长期进入到成熟期。今年上半年我们不乏看到上游硅料企业的技术创新使得产能不断释放,甚至达到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从而引起硅料价格的巨幅下降。同时也看到光伏组件以及装机等相关企业受益于技术发展而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因此获得订单量激增,海外订单与合作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光伏产业上下游制造转型和持续的技术创新是光伏产业发展的必须性与必要性。智能光伏不仅可以带动光伏产业降本增效,还能带动其他相关产业产值的增长,甚至还带动地域性平衡发展。智能光伏应用场景简单来说“智能光伏”就是在传统光伏发电系统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使电站设备及光伏系统数字化、智能化。智能光伏是基于光伏发电和信息技术的创新融合,最终呈现出智能化光伏电站。智能光伏的实现需要对从电站建设到运维的全部流程进行优化和创新,将数字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光伏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最终实现优化初始投资、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系统发电量、增加投资回报率等,并且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场景,例如大型地面电站、山地丘陵、农光互补和渔光互补等。《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到,推动“智能光伏+储能”在工业、农业、建筑、交通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创新应用。充分利用其绿色性、可再生性、分布式建设优势、智能化管理、广泛适用性的特点。智能光伏+工业《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提到鼓励工业园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建设光伏应用项目,制定可再生能源占比的具体评价办法,新建工业厂房满足光伏发电系统安装要求,推动工业园区等绿色发展。鼓励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实现厂房光伏、分布式风电、多元储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系统等集成应用,促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智能光伏在工业方面的应用,不仅可以使得高耗能工业绿色发展,减少碳排放,还可以使得其发电更加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且也可以利用其自身的智能化对工业用电进行智慧管理,达到更高的使用效率以及更合理的储能。例如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与储能系统、智能微电网等相结合,为工业园区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钢铁行业与采矿业应用智能光伏可以减少化石能源依赖,发电成本降低,碳排放降低。除此之外,制造业也将受益,在江苏省镇江市某金属制品加工企业,通过将光伏发电与工业生产相结合,企业每年可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达30%以上。目前下列光伏企业在智能光伏应用到工业领域上拥有一些经验,部分产品已在市场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派能科技、固德威、阳光电源、许继电气、海螺新材等。智能光伏+农业《行动计划(2021—20225年)》中提到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动有条件地区在农业设施棚顶安装太阳能组件发电,棚下开展农业生产,将光伏发电与农业设施有机结合,在种养殖、农作物补光、光照均匀度与透光率调控、智能运维、高效组件开发等方面开展深度创新。鼓励探索光伏农业新兴模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将光伏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升级。例如光伏种植可以利用光伏发电技术,为设施农业提供电力,支持高效农业的发展;光伏养殖可以在养殖业中应用光伏发电技术提高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光伏水利可以利用光伏发电技术为水利设施提供电力,实现农田灌溉、水产养殖等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升级;光伏村舍可以利用光伏发电技术为农村居民提供电力,同时结合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信息技术,实现农村生活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升级等。此外,还可以将光伏技术与其他农业生产方式相结合,例如菌菇光伏、蔬菜(瓜果)光伏、畜禽(牧业)光伏、林光、药材光伏等,建立生态复合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智能光伏+建筑《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提到在有条件的城镇和农村地区,统筹推进居民屋面智能光伏系统,鼓励新建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推广太阳能屋顶系统。开展以智能光伏系统为核心,以储能、建筑电力需求响应等新技术为载体的区域级光伏分布式应用示范。提高建筑智能光伏应用水平。积极开展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建设示范。目前光伏应用到建筑中主要以光伏与建筑一体化(BIPV)与光伏与建筑结合(BAPV)为主。光伏与建筑一体化(BIPV)指将光伏板集成到建筑立面或屋顶上,使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以实现建筑的自给自足和节能减排。BIPV既可以是永久性的,也可以是可拆卸的,具有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光伏与建筑结合(BAPV)是在建筑立面或屋顶上安装光伏发电系统,不改变建筑本身的结构和功能,也不影响建筑的美观和实用性。BAPV可以实现建筑的绿色化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智能光伏应用到建筑可以将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智能化系统相结合,实现建筑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升级。智能光伏建筑可以利用太阳能资源,优化能源利用,提高能源效率,同时可以降低建筑能耗和排放,提高建筑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涉及到相关概念的上市公司有森特股份、东南网架、天合光能、金刚玻璃、中装建设、瑞和股份等。智能光伏+交通《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提到加快“光伏+交通”等融合发展项目推广应用,推动交通领域光伏电站及充电桩示范建设。坚持充分论证、因地制宜、试点先行的原则,鼓励光伏发电在公路服务区(停车场)、加油站、公路边坡、公路隧道、公交货运场站、港口码头、航标等导助航设施、码头趸船、海岛工作站点等领域的应用。在此前我国已发展了光伏公路、光伏停车场、光伏机场、光伏铁路以及光伏地铁等等,此外,光伏发电技术也应用到公交车站、桥隧、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中,实现交通系统的多元化和绿色化发展。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光伏将更大程度的融入到交通中,并且智能光伏将有效的使之升级,使得道路的各个元素不仅降本增效、绿色升级,还可以通过智能化达到有效控制,使得道路交通发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提供强力保障的同时自身可以有效、智能管理,增加效率。目前相关上市公司有英利集团、申通地铁、中能电气等。智能光伏+通信《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提到面向数据中心、5G等新型基础设施不同应用场景需求,在光能资源丰富区域,积极探索开发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的智能光伏产品及方案,支持智能光伏在信息通信领域的示范应用,促进网络设施智能化改造和绿色化升级,推动信息通信行业节能创新水平提升。智能光伏系统可以通过与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将电站设备、发电系统以及整个光伏生态系统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首先可以提高电力电子设备的利用率,通过引入先进的通信技术,智能光伏系统可以实现电力电子设备的实时监测、控制和优化,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可靠性。其次优化能源管理,实现对光伏发电系统的智能调度和管理,通过精准预测、优化运行等手段,降低系统的能量损失和管理成本,提高整体能效。最后提高电网稳定性,在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中,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和大规模电力电子设备应用使得系统更加复杂,电网运行面临电力电量平衡的不确定性增大、系统惯量水平下降等挑战。在此情况下,智能光伏+通信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目前,应用于智能光伏+通信的通信方式主要包括无线通信、有线通信和卫星通信等。其中,无线通信是最常用的方式,如ZigBee、LoRa、NB-IoT等低功耗广域网(LPWAN)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光伏领域。目前涉及相关概念的上市公司有中贝通信、亨通光电、通威股份、晶科科技、特变电工等。智能光伏+新能源汽车智能光伏与新能源汽车的结合,可以实现新能源汽车的绿色、智能化发展。首先是光伏充电站,利用太阳能资源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服务,可以大大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同时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智能光伏的升级可以使得其增加效率,更为智慧的管控与连接区域的电站,用过数字化使其更为有效的储能。此外智能光伏储能系统的应用可以将光伏发电与储能系统相结合,可以在用电高峰期时释放电能,缓解电力系统的压力,同时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用电可靠性。智能光伏可以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例如,蔚来在祁连山国家公园的V2G光伏自循环补能体系,通过光伏发电设施实现电网间的高效互联,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充电服务。
  • 中钢协:8月我国出口钢材828.2万吨 环比增长13.3%
    据中钢协,8月,我国出口钢材828.2万吨,环比增长97.4万吨,增幅13.3%;均价810.7美元/吨,环比下跌56.3美元/吨,跌幅6.5%。1-8月累计出口钢材5878.5万吨,同比增长1298.6万吨,增幅28.4%。
  • 天创新材料喜获“全国光伏行业质量领先企业”等四项质量荣誉
    近日,在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组织开展的“企业质量诚信倡议”专题活动中,天创新材料凭借在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可靠性等方面的多重优势,被授予“全国质量检验诚信企业”、“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全国光伏行业质量领先企业”及“全国铁路/轨道交通行业质量领先品牌”四项荣誉。在以“增强质量意识,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46个全国质量月到来之际,此次荣誉的获得,是对近年来公司各业务领域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公司作为行业质量标杆企业的高度认可。多年来,天创新材料建立了以客户需求导向为中心的全流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实现从客户需求到产品交付的全过程管理。与此同时,伴随精益管理的全面推进,对生产过程、产品特性的科学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培育了具有天创特色的质量文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举措使得天创产品在行业市场中赢得了广大客户的青睐,为品牌传播树立了良好口碑。勇立潮头创诚信标杆,凝心聚力树质量典范。天创新材料始终坚信,做好产品是企业对客户最好的承诺和回报。未来,公司将继续坚守匠心,充分发挥质量优势,向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与服务,为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积极贡献“天创力量”。
  • 上半年我国交通运输经济持续恢复、整体好转 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7月31日,交通运输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半年我国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呈现“持续恢复、整体好转”的特点,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保障。上半年我国交通投资高位运行,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83万亿元,同比增长9.1%。分方式看,铁路完成投资3049亿元,同比增长6.9%;公路完成投资13830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同比分别增长7.5%、13.6%和9.8%;水路完成投资936亿元,同比增长26.7%;民航完成投资462亿元,同比增长0.2%。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81.9亿吨,同比增长8%,其中,内、外贸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7.6%和8.9%。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增长、完成1.5亿标箱,同比增长4.8%。此外,上半年我国货运量也持续增长,完成营业性货运量259.3亿吨,同比增长6.8%,其中,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分别完成货运量25亿吨、190.1亿吨、44.2亿吨和32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6%、7.5%、7.7%和6.4%。上半年我国出行量加快恢复,营业性客运量达43.2亿人次,同比增长56.3%。全国完成城市客运量454.2亿人次,同比增长15%。完成高速公路小客车出行量117.8亿人次,同比增长39%。交通运输部今天表示,交通运输排放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0%,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乘坐公共交通(公交、地铁、轮渡)在城市客运中占比达到72.5%,城市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到77.2%。上半年以来,长江经济带11省市港口和水上服务区岸电使用量同比增长66%,渤海湾省际客货滚装船舶岸电使用量已超过2022年全年。此外,我国上半年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同比增长约9.4%。
  • 喜讯 │ CRCC认证成功!天创新材料获铁路系统供货“通行证”
    7月6日,天创新材料“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钢支柱-H形支柱”顺利通过CRCC认证审核并获得铁路产品认证证书,标志着公司已正式具备铁路系统采购相应产品的供应商资质。CRCC认证是我国铁路行业产品的权威性认证,是实施铁路产品和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认证、管理体系认证及产品检验检测、校准等技术服务的第三方机构。被审核企业在全面质量管理、产品工艺配方、生产质检控制、客户服务保障等多个方面需具备过硬的水平,才能够通过此项认证,是成为铁路系统采购产品的一项必备条件。此次获得CRCC认证,表明天创新材料H形钢支柱产品符合国家对应用于铁路及轨道交通领域的产品标准与行业要求,具备了参与相应项目招投标的资质和权利,为公司在该领域的业务拓展和供应链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公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及未来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 喜讯 │ 天创新材料荣膺“2022-2023年度全国钢管钢厂主导品牌”
    近日,在2023年第七届中国管带产业链高峰论坛上,天创新材料以其行业影响力被授予“2022-2023年度全国钢管钢厂主导品牌“,这是公司以不凡实力连续多年获此荣誉。品牌体现的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识。作为一家集金属表面防腐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制造企业,天创新材料秉承“诚信、服务、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建立并完善了以客户需求导向为中心的全流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大力推进精益化管理,提升服务理念,使产品质量管控的网越织越密,在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客户服务、项目提升等方面成效显著。也正是基于多年来对于卓越品质的不懈追求,使天创新材料逐步发展成为了行业标杆与典范,并先后获得行业机构及协会组织授予的多项荣誉,从“河北省优秀民营企业”到“河北省民营企业100强”、从“全国质量诚信标杆企业”到“全国钢铁行业质量领先企业”,从“十佳钢管制造企业”到“中国钢管十大品牌”......充分彰显了公司在诚信经营、卓越品质及优质服务上得到行业的广泛认可。在后疫情时代,国内生产生活有序恢复,经济发展活力与韧性渐显,但国内外宏观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天创新材料将坚定发展信心,充分发挥行业主导品牌优势,坚持以质量、效率、效益为中心,构建有效的降本增效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逆流而上,砥砺前行,奋力开创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 粽享安康|端午粽香飘,天创福利到
    五月五,端午到,正是粽味飘香时。延续“每逢佳节福利到”的贴心传统,6月20日,天创新材料心系员工,为全体员工准备了端午福利,提前送上节日祝福,一袋袋绿色健康的粽子恰是公司对全体员工的诚挚心意。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精华。公司一直以来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每逢重要的传统佳节,都会为员工送上节日的慰问和实实在在的福利。情系端午,不管甜或咸的粽子,都是“幸福”满满的味道。福利发放现场气氛欢快,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袋袋、一盒盒的粽子,不仅体现了公司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重视,同时还承载了公司对所有天创人细致入微的关怀,给每位员工带来了信心满满的希望和劲头。心如糯米,越包越紧,情如粽叶,屡屡萦绕。每一位天创人的努力都值得肯定,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公司以人为本,尊重员工,聚人心,促和谐,以实际行动传递对员工的关爱,切切实实让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淡淡粽叶香,浓浓关爱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深。在端午佳节来临之际,公司向所有奋斗拼搏的天创人,送上最诚挚的节日祝福:端午安康,粽享幸福!
  • 安全生产月 │ 天创新材料“单手”趣味比拼活动,让安全宣教走“新”更走“心”
    为进一步加强员工安全意识,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月”相关工作要求,激发公司员工学安全、懂安全、会安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6月14日,天创新材料在办公楼前举办了“安全生产月”趣味比拼活动。此次活动项目为“单手”大比拼(单手系鞋带、单手穿工作服、单手戴安全帽),共28人入选参与现场比拼环节。活动规则要求参与者从系鞋带开始,全程单手操作完成,如使用另一只手,则自动淘汰。系完鞋带后,开始穿工作服,工作服应将拉锁拉到最顶端且所有的扣子必须完整扣好,最后戴安全帽,安全帽的帽带收紧处不得超过下颌底端方可达标。活动现场,参与者四人一组一字排开,用一只手完成系、穿、戴全套着装动作,这看似简单的操作,却难住了很多人。不少参与者艰难穿上衣服后,却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拉好拉链。经过一个小时的角逐,最终,动力设备中心温亚科、环氧锌基赵欢、镀锌二车间刘晓朋以最佳表现和最短用时,分别获得了冠、亚、季军,赢得优胜奖金。此外,其他所有参与者也均得到一份精美纪念礼品。“这次体验,让我深刻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更加珍惜眼前的健康状态。我们一定牢记安全第一不动摇,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违章作业,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对家庭负责。”现场参与者感慨道。十次说教,不如一次体验。此次趣味性体验式安全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切实增强了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促进了员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大家深刻感受到因安全事故给生活带来的极大不便,在思想上强化了对安全意识的重视度。“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以来,天创新材料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这一活动主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有声有势的安全宣教及体验活动,全面加强了安全应急知识的普及,让安全宣教“走新”更“走心”,使安全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 天创新材料亮相第十三届上海紧固件专业展,卓越品质引关注
    6月5-7日,备受业界关注的第十三届上海紧固件专业展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家紧固件企业齐聚于此,天创新材料作为全国紧固件行业质量领先品牌,特别受邀参与此次展览活动,共同上演了一场紧固件产品的展览盛宴。作为具有十多年创新性防腐技术及先进生产工艺积淀的高新技术企业,天创新材料在本次展会上重点展示了各类高强度紧固件及光伏支架系列配套产品。在偌大的展馆,展位众多,人流如织,天创新材料展台观展人群络绎不绝,不少观展者驻足咨询,成为整个展馆中最吸引人的存在。现场,公司业务人员以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接待每一位来访参观者,细致地讲解公司及产品,仔细聆听不同诉求,积极为每一个问题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力求让客户在了解到天创高品质产品的同时,也感受到天创人真诚的服务态度。专业铸就品质,匠心成就精品。近年来,为提升产品质量一致性,天创新材料大力推行标准化管理,公司依托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细化产品过程控制,利用微观流程图、PFMEA、控制计划等质量管理工具,对制造过程系统分析,确定最优的标准化作业流程,最大化保障产品质量。我们运用NC系统BOM物料管理,建立每一种物料的标准BOM,明确每种物料的材料、耗材的标淮用量,优化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体系,确保成本控制的一致性。此次展会是疫情后天创新材料以全新LOGO标识首次亮相,不仅展示了天创品牌形象与产品优势,同时更多的是感知行业市场变化,精准聚焦一线客户需求。我们每一次创新与突破,都离不开新老客户的信任与支持。踔厉奋发再突破,勇毅前行当先锋。展会虽已圆满落下帷幕,但天创人的热情永不退却,对品质和服务的追求永不停歇。未来,我们将始终秉承“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成为一流的金属表面防腐方案解决者”的使命,以客户需求导向为中心,以精益理念为主导,不断创新,追求卓越,持续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与服务。
  • 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 │ 天创新材料举行“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暨宣誓签名活动
    “我是光荣的天创人,安全生产是我们的必要职责。为了自己和同事安全,为了家庭幸福,为了企业发展,我郑重宣誓:严守安全规程,坚决抵制三违;提升安全意识,履行四不伤害;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落实安全责任,推动安全发展;人人能讲安全,个个都会应急。”5月26日,为迎接全国第22个“安全生产月”,天创新材料提早部署、迅速行动,紧紧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活动主题,举行了“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暨宣誓签名活动,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各分厂厂长、车间主任及各部门负责人等参与此次活动,正式拉开了今年“安全生产月”主题活动的序幕。本次活动是对公司“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一次总动员。仪式上宣布了公司今年“安全生产月”整体规划方案及系列活动开展计划,全体参会管理人员集体宣誓并签名,向社会及企业作出安全生产的郑重承诺,紧握的铁拳、震耳发聩的誓词声,表达了公司及各部门领导对安全生产的信心和决心。5月29日,在厂区生产现场,各车间主任带领生产员工作出对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郑重宣誓,并在主题横幅上签名,立字为证,守誓践诺,进一步压实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根据“安全生产月”活动安排部署,公司将通过悬挂安全宣传条幅、厂区排查整治、趣味安全体验、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安全教育培训等系列举措,大力加强安全宣传,让“安全生产”理念深入人心,并落实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坚决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安全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公司将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长抓不懈、警钟长鸣的思想意识,努力塑造企业安全文化,构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筑牢安全防线,全力保障公司安全稳定发展。
  • 坚定目标,奋力向前 | 天创新材料管理团队健身跑活动圆满落幕
    缤纷五月,多彩天创。为增强员工体质,振奋精神,锻炼意志,营造团结协作、勇于争先的团队氛围,5月18日下午,由天创新材料人力行政部策划组织的管理团队健身跑活动在公司厂区举行。此次活动,特邀专业体育教练带领大家热身运动。跑前热身可以提高心率,避免身体由安静状态突然转入运动状态造成心脏压力的骤然升高,同时通过活动关节韧带,避免跑步过程中关节的意外受伤,对每一位跑步者来说,都不容忽视。一番热身后,在大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欢呼声中,健步跑活动正式开始。参赛者沿着厂区南环路出发,沐浴着夏日午后明媚的阳光,在道旁绿意盎然、花香扑鼻的芬芳气息中,踩着坚定的步伐,感受着奔跑的畅快。整齐的队伍,高亢的口号声,展现出团结奋进、拼搏向上的天创团队精神风貌。整个活动在热烈而有序的氛围中进行,临近冲刺环节,参赛者们你追我赶、奋勇争先,队员们互相加油鼓劲、呐喊助威。历经近1个小时的坚持与拼搏,参赛选手相继抵达终点,健身跑活动圆满落下帷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是事业发展的根基。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在公司实现更高战略目标发展的道路上,充分体现自我价值。此次长跑参与者共计28人,均为公司部门总监及以上中高层管理人员。作为长期系列性活动,公司将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断调整或提升运动强度,提高健跑活动的趣味性与挑战性。同时,公司还将以此为契机,大力倡导健身强体,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坚定目标,奋力向前。让我们秉承“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成为一流的金属表面防腐方案解决者”的企业使命,在马不停蹄奔赴公司发展的新征程上,跑出团结一致的步调,跑出昂扬向上的斗志,跑出奋发向上的状态,把提振的精气神、凝聚的正能量转化为自身工作的源动力,聚焦年度总目标,奋力开创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 “力”拔山河 · “绳”采飞扬 │ 一股绳,一条心,这场拔河比赛燃爆全场
    为弘扬企业文化,丰富员工业余生活,提升团队凝聚力,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5月12日,由天创新材料人力行政部策划组织的首届“团结杯”拔河比赛在公司厂区隆重举行。活动开幕,公司常务副总李飞代表公司作了动员讲话。他讲到,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不断丰富完善各类文化活动,希望通过此次比赛,让大家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能够凝聚团结协作意识,弘扬奋勇拼搏精神。活动现场,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拔河比赛正式开始,参赛选手们斗志昂扬,热情高涨。“一二!加油!……”在一阵阵呐喊声中,参赛队员们扎好马步,铆足了劲紧抓麻绳,齐齐后仰发力,为了集体荣誉,奋战到底。加油声、助威声此起彼伏,热烈的竞赛气氛一浪胜过一浪。此次活动本着“积极向上,团结奋进,健康运动”的宗旨,比赛共分为四轮,即淘汰赛、小组循环赛、交叉淘汰赛、冠亚季军争夺赛,参与比赛的十二支队伍,通过抽签来决定对决顺序,两两对战,共分为六组进行。整个比赛过程紧张而有序,参赛选手们亮出了意气风发的姿态,拔出了团结一心的气势,拼出了誓不服输的斗志。获胜的队伍欢呼雀跃,失败的队伍也不气馁,大家相互鼓励,既赛出了水平,也展现了天创人风采。5月16日,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最终由成型分厂一队组成的“友谊队”获得冠军,由成型分厂二队组成的“必胜队”获得亚军,由成型分厂三队组成的“敖雄队”获得季军。颁奖环节,公司常务副总李飞、副总梁明坤及贾宝宝分别为冠、亚、季军颁发荣誉锦旗。比赛有输赢,拼搏无止境。这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精神和特质,是对公司“立足现场,知行合一,团队协作,快速行动”工作作风的充分体现,也是公司得以不断持续发展的内在源动力。相信大家定能够将其转化成“为公司谋发展,为企业创效益,努力干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汇聚合力,共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 未来五年,我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按下“加速键”
    4月27日,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苏杰在4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3月,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国家邮政局、国铁集团印发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5年目标任务作出部署安排。在目标方面,《五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阶段性行动目标,并聚焦“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提出了具体目标和定量指标。比如,一流设施方面,提出到2027年“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持续优化,系统集成水平有效提升”,并提出了“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7万公里左右,国家高速公路里程达到约13万公里,普通国道里程约27万公里,国家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约1.9万公里,民用颁证运输机场数量约280个”等定量指标。在具体行动方面,《五年行动计划》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突出与“两个纲要”重点任务相结合,突出与“十四五”“十五五”两个五年规划做好衔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大行动,包括:现代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服务质量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科技创新驱动、绿色低碳转型、安全生产强化、开放合作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改革提升管理能力、加强党的建设等。每项行动包含若干具体任务,共计53项任务。苏杰介绍,针对“现代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动”,主要提出3方面任务。一是突出完善交通网,优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和功能。提出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优化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五年内,“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基本建成,普速铁路瓶颈路段基本消除;新增国家高速公路约1.1万公里,“71118”主线总体贯通,新增普通国道约1万公里;新增国家高等级航道约3000公里;新增民用运输机场25个左右;邮政快递干线运输网络加快构建。二是突出枢纽建设,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系统集成。提出加快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以及20个左右国际性枢纽城市、80个左右全国性枢纽城市;建设一批综合客运枢纽,新建重点枢纽换乘距离控制在300米以内,枢纽机场轨道交通接入率超过80%;深入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一批综合货运枢纽及集疏运体系项目建设;基本建成5个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集群。三是突出交通重大工程,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提出协调推进沿江、沿海高铁缺失段等铁路建设;实施京沪、京港澳等国家高速公路主线扩容改造和国家公路省际瓶颈路段畅通工程;加快推进洋山港区小洋山北侧集装箱码头、平陆运河等建设;实施广州、西安等国际航空枢纽机场和太原、福州等区域枢纽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呼和浩特、厦门、大连新机场;建设和改造南京、南昌等邮件处理中心和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
  • 大型风光基地建设加快 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
    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今年要巩固风电光伏产业发展优势,推动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并网投产,建设第二批、第三批项目。全年风电、光伏装机将增加1.6亿千瓦左右。相比2022年的新增装机水平,新的目标规模进一步提升。业内人士认为,技术提升是推动新能源跃升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预计未来光伏发电成本还将持续下降。近年来,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取得了积极成效。2022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达到1.25亿千瓦,连续三年突破1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可再生能源装机2022年年底突破12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7.3%,较2021年提高2.5个百分点。在日前召开的“第八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上,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李文学认为,光伏将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他表示,为实现碳中和目标,2050年世界能源结构中电力将成为主要能源载体,占比51%。其中,光伏电力需占未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近50%。2050年光伏总装机需增加至2018年的24倍。为推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我国正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党委委员、总规划师张益国介绍,我国在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采煤沉陷区以及其他沙漠戈壁规划布局了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主要涉及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新疆、青海等省份。到2030年,规划建设风光基地总装机达到4.55亿千瓦。近期,自然资源部与国家林草局、国家能源局共同出台了《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范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优先将大型光伏基地用地列入重点项目计划清单;提倡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前提下,鼓励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区域建设大型光伏基地,鼓励采用林光/草光互补模式。国家能源局2月透露的信息显示,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进展顺利。第一批9705万千瓦基地项目已全面开工、部分已建成投产,第二批基地部分项目陆续开工,第三批基地已形成项目清单。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在近日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要持续加大非化石能源供给,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2030年前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技术创新成为能源转型的加速器,高效光伏发电、大容量风电等一批先进技术装备保持世界领先水平,自主三代核电、大规模储能等多项重大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按照国家能源局部署,下一步将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转型机制保障,加大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攻关力度,不断完善促进能源转型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未来,光伏发电成本还将持续下降。降本增效是光伏行业不变的本质,而技术持续进步是光伏发电成本下降的最大推力。”李文学表示,2022年全球光伏市场中,中国新增光伏容量占比35%,组件产量占比84%。光伏组件效率提升1%,约相当于度电成本下降4%至7%。
  • 蓄力海外发展新动能,天创新材料亮相德国斯图加特紧固件展
    近日,天创新材料在邯郸市永年区商务局、永年区进出口商会带领下,与当地36家优质紧固件企业“抱团出海”,集体亮相2023年德国斯图加特国际紧固件展览会。德国斯图加特紧固件展览会是欧洲紧固件行业的龙头展会,是永年区紧固件企业探索德国和欧洲市场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有关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及时了解欧洲及国际市场的较好途径。此次参展是天创新材料继中东(迪拜)五大行业展览会后,又一次赴海外参展活动,也是截至目前公司参与的河北省赴境外参展企业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活动。此次展会,天创新材料通过全新的形象展板、产品实物样品及配套宣传品相结合的展示形式,全面集中展示了公司丰富的产品线和解决方案,现场吸引了众多参展嘉宾驻足咨询参观,也收到了不少来自全球客户的热情点赞与好评。充分展示了天创新材料作为金属表面防腐方案解决者的中国品牌形象,也为后续海外市场的订单开拓奠定了有力基础。多年前,天创新材料就以前瞻性的战略目光布局海外市场。公司积极响应进出口政策号召,在坚持创新,立足国内市场,服务国内客户的同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开拓国际市场,谋求国际化发展平台,目前公司业务合作已覆盖南美、东南亚、中东、欧洲等20个国家和地区。以品质塑造企业,用产品拥抱世界。天创新材料将全力抓机遇,开新局,抢订单,拓市场,在技术支撑和创新驱动下,通过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为更多海外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不断扩大海外市场布局,实现国际市场销量再上新台阶。
  • 聆听两会“好声音” | 天创新材料:借得“春风”好扬帆,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春风拂绿草木,大地勃发生机。13日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闭幕。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在这场“春天的盛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一句句铿锵话语,为民营经济打下“强心针”!“好声音”飘荡到赵燕大地,让奋进中的天创新材料欢欣鼓舞。各条战线上,广大员工信心十足、热情高涨,借着美好的“春风”奋楫扬帆。作为河北省优秀民营企业,天创新材料密切结合当前钢铁行业形势,加快推进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全面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依托物联网、云平台与大数据建立的信息数据化标准,让生产运营数据分析变得更精准、更高效,通过质量体系规范和过程管控,确保产品质量稳步提升,以严格标准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燃起来,动起来,干起来!”,全厂大力推进精益化管理,营造“比技术、比指标、比降本、创一流”的浓厚氛围,在巩固创新成果的基础上,激励各级人员围绕降本增效进一步开动脑筋、深入挖潜,推动各项指标不断争先进位。紧紧围绕年度任务目标,公司坚持创新思路、动态统筹、效益优先,组织高效快节奏归并生产。天创人笃定信心、敢想敢干,持续严抓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在建筑结构、公路交通、轨道交通、光伏、电力、通讯各业务领域深化布局,加速市场拓展步伐,力争一季度各项指标实现开门红。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全国都在拼经济、拼发展,你追我赶、争先创优。面对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只有牢牢把握首要任务,树立加快发展、大抓发展的理念,秉持不甘落后、敢于争先的激情,做好“质”、“量”统一的大文章,方能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蓄势突破。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沐浴着“两会”的春风,天创新材料将紧跟国家政策导向,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立足行业市场,狠抓高效生产,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不断寻求突破,向着更新、更高的目标阔步前进,奋力跑出天创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 女神节快乐丨巾帼绽芳华,天创致敬每一个“她”
    勤劳、敬业、坚持、奉献……在天创新材料,女性员工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你们时刻铭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以扎实的工作作风、不懈的拼搏精神,以不输男儿的坚强勇毅,在不同的岗位上,凭借着独有的“她”智慧和“她”力量,展现出了女性特有的魅力和才华。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女性的巾帼担当。你们是天创新材料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人间最美三月天,春花烂漫展新颜。在第113个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公司向长期以来辛勤工作在各个岗位的女员工致以节日的祝福和诚挚的慰问!一盒盒的护手霜,一束束的玫瑰花,一句句的暖心问候,一张张的灿烂笑脸,温情暖意,如沐春风,美丽心情,如花绽放。希望你们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进一步发挥自身的才智和力量,以崭新的风貌和昂扬的斗志投身于工作中,为公司的发展添墨加彩,再创佳绩!平凡的生活之中,你们还是妻子、母亲、女儿。你们以温柔、关爱和细致呵护着家庭,你们以智慧、力量和母爱呵护着下一代。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向所有的女性朋友们致敬!世界因你们而美丽,愿你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继续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锤炼自己,展现女性的魅力和风采,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人间三月,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在这百花盛开的时节天创新材料祝愿所有女性同胞们无惧时光,优雅绽放,美丽快乐,自带光芒!
  • 中国已经悄然成为全球钢铁强国
    世界钢铁中心发生了三次转移,第一次由英国转移到美国,第二次由美国转移到日韩,第三次则由日韩转移到中国。中国钢铁产量已经达到10亿吨量级,占据全球钢铁产量的一半以上,远远超过、美、日、韩等传统的钢铁大国,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当中国成为钢铁大国时,人们开始追问,中国什么时候能成为钢铁强国?时代在飞速的发展变化,中国钢铁发展速度惊人,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钢铁不仅实现量的积累,而且实现质的突破,中国钢铁再也不是二十年前的中国钢铁。中国不仅是钢铁大国,而且是钢铁强国。当中国钢铁在1996年突破1亿吨的时候,就有一种声音认为中国钢铁产能过剩,但结果呢,中国钢铁很快突破了2亿吨,这是日本人认为无法超越的天花板。但这还只是开始,中国钢铁继续高歌猛进,一往无前,持续突破了3亿吨、4亿吨、5亿吨,直到2020年,中国钢产量达到10.65亿吨,这是除中国之外任何国家都未曾达到的新高度。如果说中国钢铁产能过剩,也只是结构性、阶段性的过剩,从长周期来看,中国钢铁根本就没有过剩,否则你就无法解释过去几年中国钢铁每年都达到10亿吨的巨量;否则就无法支撑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钢铁是工业的粮食,中国14多亿人口的超大规模经济体对钢铁有着实实在在的需求。2022年中国钢材出口6732万吨,不到总产量的十分之一。这说明中国钢铁并不是以出口为主,而是有着强大的内需市场。中国钢铁还是传统印象中的傻大黑粗吗?显然不是,尤其是中国先进的钢铁企业已经走在时代的最前列。中国钢铁正在走绿色发展之路,所有的钢铁公司都要在国家严苛的环保标准下生产,那些环保不达标的钢铁企业早已经关门了。花园式钢厂、智慧钢厂正在成为中国钢铁企业的主流,在树丛中炼钢、在花园里炼钢已经成为现实,一键式炼钢、喝着咖啡炼钢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如果说中国钢铁只能生产低端的地摊货,你就无法解释那些依赖钢铁的高端产业近年来的飞速发展。没有航母用钢的突破,中国航母就无法下水;没有高强钢技术的突破,中国的大飞机就无法上天;没有取向硅钢的技术突破,新能源汽车就无法畅销海外,中国的特高压输电工程也无法引领全球发展。正是中国钢铁在手撕钢、海工钢等一系列高端钢铁领域的突破,解决了曾经面临的卡脖子问题,也才推动了中国高端制造业实现了对西方的历史性超越。关于资源问题,那是上天的安排,澳大利亚就是天然的铁矿石大国,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中国钢铁冶炼技术,不断将澳大利亚的资源转变为中国的资源。澳大利亚作为资源输出国,其矿石资源在一天天减少,中国作为强大的工业国,钢铁社会保有量在一天天增加。总有一天,中国钢铁资源可以实现内循环,依靠废钢就可以满足钢铁冶炼的需求,中国就可以真正摆脱对澳大利亚的矿石依赖,从而实现资源自立自强。与此同时,中国也在采取措施,加速铁矿石资源自立时代的到来。一方面实施基石计划,加速国内铁矿石资源的开采,扩大国内铁矿石资源的供应量;另一方面,成立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公司加大对外海铁矿石资源的控制,从而拥有更多权益矿,实施全产业链战略,从而对冲铁矿石价格上涨对钢铁生产所造成的冲击。钢铁大国可以从产量上来比较,钢铁强国可以从品种质量上来比较。在22大类钢铁品种中,中国具备19大类钢铁品种100%的生产能力,另外三大类钢铁品种中国具备98%的生产能力。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钢铁技术来源国,钢铁专利申请量占全球钢铁专利申请总量的61.72%。在2022年全球钢铁业专利申请前十大钢铁公司的名单中,中国占了8席,居于绝对的领先地位。中国钢铁强大不强大不是喊出来的,而是比出来的。过去,丰田汽车在日本国内生产的汽车主要采用日本制铁的硅钢片,而今天,丰田汽车在日本的生产厂开始采购宝钢的硅钢片。过去,我们称日本为钢铁先进制造国家;今天,在日本的文章里,日本钢铁企业要向中国以及欧美的钢铁先进制造国学习。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卡中国钢铁技术的脖子易,今天,卡中国钢铁技术的脖子难!世界钢铁中心正在发生第三次历史性的伟大转移,中国钢铁已经悄然成为全球钢铁第一强国!
  • 榜上有名 │ 天创再度荣登2022河北省民营企业百强榜
    近期,在河北省工商联发布公布的2022河北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中,天创再度入榜,以不凡实力成功入选“2022河北省民营企业100强”、“2022河北省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排名分别位列第80名与第66名,这是公司继2017年后接连多次荣登河北省民营企业百强榜。作为一家是集金属表面防腐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生产制造型民营企业,天创建立并完善了以客户需求导向为中心的全流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大力推进精益化管理,提升服务理念,使产品质量管控的网越织越密,在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等方面成效显著。此次荣登河北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和河北省制造业民营企业百强榜,更加坚定了公司走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信心。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天创的立足之本、生存之本、竞争之本。近年来,公司依托物联网、云平台及大数据系统,让生产运营数据分析变得更精准,更高效,我们从源头上抓监管、在过程中抓控制、从细节上严标准,实现了产品需求的快速响应,客户订单的快速交付,客诉问题的快速解决,在行业内树立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标杆。刚刚过去的2022年,在国际市场、新冠疫情及种种不利因素的冲击下,业内企业生产经营均面临较大挑战。天创积极应对严峻的市场形势,逆流而上,攻难克坚,充分发挥行业主导品牌优势,坚持以质量、效率、效益为中心,构建了有效的降本增效运行机制,不仅经住了市场对产品的严格考验,同时也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行至半山不止步,中流击水再出发。在新的发展时期,天创将以“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成为一流的金属表面防腐方案解决者”为使命,把握大势,坚定信念,锚定方向,勇毅前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持续追求卓越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为河北经济发展贡献“天创力量”。
  • 喜讯 │ 天创再获“焊接钢管 · 十大优质品牌企业”
    近期,天创新材料凭借匠心品质再次荣获“兰格钢铁网2022年度焊接钢管·十大优质品牌企业”荣誉,彰显了公司在诚信经营、卓越品质及优质服务上持续得到行业的广泛认可。多年来,天创新材料践行“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成为一流的金属表面防腐方案解决者”的企业使命,在不断深化转型发展的同时,通过优化工艺、精细过程、强化管控,着力做好做精和提质增效,打造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质量管理模式,深入增强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稳定性与可靠性,企业品牌价值得以持续提升。凭借自身卓越的产品质量、一流的服务体系及对诚信经营理念的坚守,天创新材料曾先后荣获河北优秀民营企业、河北民营企业100强、全国质量诚信标杆企业、全国钢铁行业质量领先企业、十佳钢管制造企业等诸多荣誉,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京哈高速铁路-北京朝阳站、清华大学国家安全平台及研究基地等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中绽放夺目光彩,赢得了广大客户信赖。
  • 骆铁军:2023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将围绕5方面开展工作
    12月31日,记者从上海钢联获悉,2023中国钢铁市场展望暨“我的钢铁”年会在上海召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在会上表示,2023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将围绕5方面开展工作,主要包括积极探索产能治理新机制,大力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全面推进极致能效工作,努力实现原燃料保供稳价,积极开展钢材出口管理研究。展望2023年钢铁行业,骆铁军表示,稳经济效应逐步释放将利好钢铁行业,对钢铁消费形成有利的支撑。但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和制造业出口增速回落,可能拖累钢材消费。2023年钢铁需求或小幅回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伟认为,2023年,我国经济将呈现总体回升态势,回升的幅度需要取决于预期改善程度,重点有三个方面值得观察:一是房地产市场是否“软着陆”;二是新动能是否能够保持较快发展;三是民营经济的信心是否能够有效提振。未来重点任务将围绕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展开。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主任卢延纯表示,要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强化价格监测,发挥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之间的价格信息桥梁作用;进一步发挥好我国价格报告机构的市场预期引导作用。他还对国内价格报告机构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建议政府通过金融、税收等手段,鼓励和扶持行业快速发展;二是加强对价格报告机构监管制度建设;三是国内价格报告机构要勇于发声、及时发声、正确发声,引导市场形成合理预期,特别是对针对我国市场的不实报道,要及时发声纠正;四是要对一些规模小、价格数据不客观、估价或指数编制方法不科学的机构要加强监管。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总体回升,主要得益于三个因素,即防疫措施的优化、稳增长政策的叠加效应、2022年低基数效应。对于2023年的形势,既要有信心做好工作,同时对困难和挑战要有充分的估计和预判。考虑到疫后经济复苏,特别是2023年内部外部有很多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会议期间,由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和上海钢联会同国内专家推出的“中国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数(EDIS)”在正式发布,同时发布了2021-2022年度中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A级企业名单。中国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数(EDIS)的推出,有助于弥补当前钢铁行业评价体系研究的不足,特别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高质量发展研究和评价的不足,同时也将为行业提供更加公平、公正的钢铁企业发展指数排序,为国家相关机构制定精准、差别政策,为企业补短板制定相关发展战略。(完)
  • 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钢铁业绿色低碳发展
    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承载着“钢铁强国梦”“制造强国梦”等诸多期待。近日,由中国金属学会、中国产业基础能力发展战略研究院、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金属学会冶金技术经济分会、北京金属学会联合承办的“2022(第十一届)中国钢铁技术经济高端论坛”重点强调了“科技赋能”:一是科技推进钢铁高质量发展,二是科技推动钢铁绿色低碳发展。正如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张晓刚所说,科技创新自立自强是打造钢铁强国的基础,技术贡献度是体现钢铁强国的关键要素之一,要以共性技术协同研发和成熟技术推广应用为着力点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聚焦重点产业锻长板、补短板 我国科技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增强产业链韧性,以钢铁为代表的基础产业亟需结构调整,增强产业链韧性。目前,国际钢铁工业已经进入了2020年代,从战略视野来看,其发展命题就是向绿色化(包括“脱碳化”在内)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我国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因素,2023年我国钢铁行业运行仍面临较多困难和挑战。一是国际形势复杂严峻,钢铁需求增速回落,全球钢铁生产呈下降趋势。二是国内形势喜忧参半,钢材需求有望平稳,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同时,我国钢铁工业在环境生态、产业和能源结构、工艺流程、质量品牌、技术创新体系等方面仍面临一系列问题。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认为,我国钢铁工业应聚焦重点产业领域锻长板、补短板,以企业为主整合项目、基地、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实现技术溢出效应最大化,构建研发、生产、验证、应用的全链条协同创新体系及产业技术迭代升级创新机制,形成新型的创新理念、创新战略、创新模式、创新网络。实际上,我国钢铁工业应着力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大对外开放合作四个方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中国产业基础能力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海风分析,从现代钢铁制造流程“钢铁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废弃物消纳-处理-再资源化”三个功能演化得出,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绿色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规律。对此,张晓刚强调,为实现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将“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转为“内涵型”增长模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同时,需要加快推进钢铁企业卓越运营体系建设,通过加强成本体系管控,深度挖潜对标,精准靶向提效,激发钢铁企业经营活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干勇则进一步阐述说,我国钢铁工业应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着力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从具体路径分析:一是通过政策支持淘汰落后产能;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数字化转型赋能;三是优化钢铁布局,鼓励短流程工艺;四是同步推进节能与降碳;五是用全生命周期理论研发产品;六是研究推进氢能新技术;七是进行技术创新体系变革。碳中和是发展方式的新变革 我国能源和经济应该也必须走一条“增量优先、以新代旧、激励创新、市场驱动”的转型之路,但是未来资源能源环境将制约钢铁行业发展。一方面,由于国家对高碳排放生产的能耗约束政策,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投入大幅增加,环保设备运行成本居高不下,给钢铁企业降本增效和持续发展带来较大困难。另一方面,资源、能源产品价格高企,严重压缩了钢铁企业盈利空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认为,解开减碳与增长两难、实现减碳与增长“双赢”的钥匙是创新驱动的绿色技术替代和减碳成本下降,正确理解和处理增量和存量的关系对转型成功至关重要。增量部分的“碳替减”可以减低全局碳排放强度,存量部分的“碳替减”则可降低全局碳排放总量,创新型“碳替减”是实现碳排放“双控”的重要抓手。刘世锦介绍,创新型“碳替减”是指依托绿色技术替代而相对减少的碳排放,是在减碳的同时实现增长,把二者的冲突关系转化为协同关系。现实中的衰退型、增效型、创新型三种减碳类型,前两者是防御型战略,而创新型减碳则是进取型战略。他表示,进取型减碳战略的实施须构建三支柱体系:第一个支柱是建立全方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创新型“碳替减”市场,第二个支柱是形成区域自主减排责任体系,第三个支柱是加快碳核算、碳账户为重点的绿色微观基础制度建设。钢铁行业是落实碳减排的重要领域,但是达峰容易、科学达峰不易,中和难、持续中和更难。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范铁军认为,碳中和是一项复杂、长期和系统性的工程,不是简单的节能环保问题,而是发展方式的新变革,需要在冶炼技术、生产原料、配套设施等诸多方面对原有生产方式进行革新。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集成优化,推动了钢铁绿色低碳发展,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已具规模,计算网络化、网络智能化、传感智能化深入发展,极大激发了先进计算、高速互联、高端存储、智能感知的技术创新活力和应用潜力。
  • 抗震支架为何选天创?这个实力PK给你答案
  • Mysteel:2022年钢铁行业十大事件
    第一、俄乌冲突对食品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巨大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两国冲突升级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大宗商品市场震动,多国股市遭遇重挫。截至3月28日,受货币制裁以及交货风险影响,俄罗斯钢铁产品出口价格进一步下跌,海外大部分买家开始放弃俄罗斯资源,据来自埃及的一位买家称目前全球买家都尽量避免来自俄罗斯的产品以规避风险。在出口订单持续萎靡的情况下,俄罗斯钢铁价格或将持续走低。9月,乌克兰钢铁钢材半成品出口量较上月减少12.7%,至764.9万吨。2022年9月出口销售额下降14.2%,至4620万美元。2022年1-9月,乌克兰半成品出口166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68.9%。自俄乌冲突后,欧洲成为了乌克兰钢材产品的唯一市场。在海运受阻的背景下,火运、汽运成本翻倍且运输困难重重,成本至少增加了2倍,因此市场需求减弱。尽管目前俄乌双方正在进行多轮和谈,此前大涨的国际原油、纽卡斯尔港煤炭价格较高点回落,但全球紧张氛围持续,市场情绪扰动未止,大宗商品仍需警惕大幅波动风险。第二、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持续推进6月22日,凌钢股份公告,鞍钢集团有限公司正在筹划与控股股东凌钢集团进行重组事项,可能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本次重组尚处于筹划阶段,存在不确定性,方案确定后尚需获得有关部门批准。7月20日,普阳钢铁、潞宝联合体收购山西晋柳能源。正式签约后,山西普阳潞宝能源将受让山西晋柳能源将近70%的股权,受让方将以100多亿的现金进行收购。10月18日,新余钢铁与中国宝武签署国有股权无偿划转协议,本次划转完成后,中国宝武将持有新余钢铁51%的股权,并实现对新钢的控股。10月19日,南钢股份晚间发布公告,沙钢集团拟购买公司控股股东南京钢联60%的股权,交易对价不超过160亿元。10月25日,敬业集团正式收购粤北钢铁。12月21日,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与中国中钢集团实施重组,中国中钢集团整体划入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第三、“基石计划”加速推进,国内最大单体地下铁矿山开工1月11日,经过深入调研分析,中钢协提出了旨在加强资源保障的“基石计划”建议,明确了铁资源的废钢、国内铁矿、海外铁矿三大来源在2025年、2030年和2035年三个时间节点的供给目标。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中钢协党委书记兼执行会长何文波建议,启动“基石计划”,提升我国铁素资源保障能力。7月25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11月16日,全国最大的单体地下铁矿山——鞍钢西鞍山铁矿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229亿元,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年产千万吨铁精矿的世界一流地下铁矿山。12月22日,中国宝武、赢联盟控股公司、Simfer和几内亚政府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共同签署《西芒杜基础设施项目条款清单》,围绕西芒杜项目整体开发所需的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共同投资开发达成了重要合作共识。第四、严控新增钢铁产能规模2月7日,工信部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力争到2025年,钢铁工业基本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资源供应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严禁新增钢铁产能。2月10日,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其中提出,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固废源头减量。严控新增钢铁、电解铝等相关行业产能规模。4月19日,发改委等四部门研究部署2022年粗钢产量压减工作,将重点压减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粗钢产量,重点压减环保绩效水平差、耗能高、工艺装备水平相对落后的粗钢产量,确保实现2022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5月11日,国家发改委向各地下发2022年粗钢产量压减考核基数核对工作通知,要求各地核实反馈考核基数。第五、钢铁行业加快推进低碳转型1月20日,工信部和发改委下发《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我国将力争实现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以上,水资源消耗强度降低10%以上,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等发展目标。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方案》明确,推进钢铁、水泥、焦化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完成5.3亿吨钢铁产能超低排放改造,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燃煤锅炉全面实现超低排放。2月11日,发改委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对于钢铁行业,提出到2025年,钢铁行业炼铁、炼钢工序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行业节能降碳效果显著,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大幅提高。11月22日,据何文波介绍,钢铁行业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落实国家“双碳”目标,目前已有38家企业率先完成全过程超低排放改造公示、24家企业完成部分超低排放改造公示,94家钢铁生产企业进入工信部绿色钢厂榜单,成立了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发布了《钢铁行业碳中和愿景和低碳技术路线图》。第六、钢铁行业稳步有序实现“双碳”目标8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钢铁方面,严格落实产能置换和项目备案、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审查等相关规定,切实控制钢铁产能。推进低碳炼铁技术示范推广。到2025年,废钢铁加工准入企业年加工能力超过1.8亿吨,短流程炼钢占比达15%以上。到2030年,富氢碳循环高炉冶炼、氢基竖炉直接还原铁、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技术取得突破应用,短流程炼钢占比达20%以上等。8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一级巡视员夏农介绍,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确保2030年前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的目标、途径和具体措施。针对钢铁企业,他提出,要进一步增强绿色低碳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认真贯彻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的各项要求,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科学制订碳达峰方案,以科技创新促进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9月15日,工信部称,按照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总体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定了有色金属、建材行业碳达峰方案,拟于近期发布实施;同时配合制定了石化化工、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第七、国内疫情反复,影响钢铁资源流转及下游开工2022年新冠疫情起伏反复,疫情长期化导致经济复苏缓慢,对社会的有效运转带来较大不便。其中上海3月至6月全城静默3个月,对长三角地区经济活动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临近年末,广东、河南、河北、新疆、重庆等多省疫情严重,钢铁行业物流运输及终端开工均有受限,钢市承压运行。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公布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新十条。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社区和街道(乡镇)等区域;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不得停工、停产、停业。第八、钢铁行业利润大幅下降2022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国民经济运行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冲击,承受了超预期下行压力。从企业反映的情况看,下半年钢铁行业运行环境较为严峻,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下游需求减弱、钢材价格下跌、原燃料成本上升等挑战,行业整体效益指标处于近年来较低水平。10月31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三季度信息发布会表示,前三季度会员钢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8667亿元,同比下降9.27%;利润总额928亿元,同比下降71.34%,降幅较大与去年基数偏高有关。第九、三“箭”齐发,“政策底”撬动房地产行业新拐点11月23日,央行网站发布《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通知》包含十六项具体举措,从供需两端全面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通知》发布的当天,几大国有银行迅速响应政策,相继与多家优质房企进行战略合作,授信额度达近万亿元。11月28日,证监会决定在房地产股权融资方面调整优化5项措施。房地产股权融资市场再次迎来重大利好。2022年以来,房地产行业“救市”政策密集出台,从“因城施策”到央行、银保监会“保交楼”,从“稳需求”到“稳房企”。直至近期,房地产信贷、债券、股权融资改善政策三箭齐发,目前,房地产救市政策已形成从居民端至企业主体端及政府端三位一体组合拳。房地产是钢材的主要下游,约33%的钢材应用于该领域,其中螺纹钢为主要用钢,占房地产用钢量的50%左右。在房地产的各施工环节中,新开工对钢材的需求较大,房地产的剧烈变动对新开工影响较大。在今年房企资金紧张、投资低迷的环境中,1-10月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大幅回落至-37.8%,地产用钢量也降至近年来的低位,较2020年和2021年下降约6%~10%。第十、国内292家钢企入选钢铁行业规范条件12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2年第31号》公告,19家钢企停产、搬迁、重组、退出!新增50家规范钢企、整改9家、变更24家。据Mysteel统计,工信部已公示6批《钢铁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及装备情况,其中涉及钢铁企业292家。
  • 复盘2022前瞻2023丨今年光伏新增装机有望接近1亿千瓦
    2022年接近尾声,中国光伏再迎捷报——装机量持续增长,利用水平逐步提升,制造业再创佳绩。2023年悄然临近,中国光伏还将带来哪些突破与变革?下游市场发展迅猛前10月新增装机已破历史纪录“迅猛”——这是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对于2022年中国光伏应用市场给出的结论。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增长98.7%,规模已刷新历年同期光伏新增装机量的历史纪录,累计装机容量达到约3.6亿千瓦。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最新统计结果,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光伏新增装机达5260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1727万千瓦、分布式光伏3533万千瓦。从新增装机布局看,装机占比较高的区域为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分别占全国新增装机的30.0%、25.0%和19.1%。分布式光伏再次实现对集中式电站的赶超,特别是“整县推进”模式已经成为2022年分布式光伏的主要增长动力。截至今年9月底,“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已完成备案约9000万千瓦,并网规模达到约3000万千瓦。今年前三季度公开招标的分布式光伏项目EPC中,“整县推进”项目已超半数。与此同时,集中式电站的建设也在积极推进。目前,第一批9500万千瓦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全部开工建设,第二批项目清单已经印发并正在抓紧推进前期工作,第三批基地项目正处组织谋划之中。装机在增长,光伏发电的利用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国家能源局统计指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发电量32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2%;利用小时数968小时,同比增加49小时;利用小时数较高的地区为东北地区(1237小时),华北地区(1056小时),其中利用率最高的省份为黑龙江(1316小时)、吉林(1263小时)。全国光伏发电利用率98.2%,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上游制造业强势增长产业链价格已进入下降通道下游市场的“迅猛”带动出上游制造端强势增长。今年前9个月,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分别达到55万吨、2.56亿千瓦、2.09亿千瓦和1.91亿千瓦,同比分别增长52.8%、43%、42.2%和46.9%。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21年初至2022年11月,我国光伏规划扩产项目超480个。同时,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力度也在不断提升,光伏行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企业。2022年1—11月,我国刷新光伏晶硅电池实验室效率11次。截至11月,已有87家光伏企业获得专精特新称号,遍布硅片、电池片、光伏玻璃、逆变器、设备生厂商、接线盒等业务领域。异质结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创造了26.81%的世界新纪录,钙钛矿叠层电池研发以及中试也取得了新突破。出口方面,我国光伏供应链凭借过硬的产品再创辉煌。王勃华指出,今年1-10月,我国光伏产品呈现“量价齐升”态势,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约440.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0.3%。组件出口额同比增长85.8%,传统光伏应用市场仍保持旺盛需求。特别是欧洲国家对光伏产品的需求攀升后,出口至西班牙、德国、波兰等国家的市场份额增长明显。同时我们也应看到,2022年,我国光伏供应链也面临着巨大的价格压力。阶段性供需错配导致部分环节价格急剧震荡、高位运行。当前,从硅料、硅片到电池片、组件,各环节价格均已出现不同程度下行,产业链价格已进入下降通道。装机潜力巨大制造端或迎技术升级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2年全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8500万千瓦至1亿千瓦。中信证券分析研判,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约1.4亿千瓦。特别是随着2023年起硅料等环节新产能释放,成本逐步回落,此前受低收益率压制的地面电站装机或迎复苏,装机比例有望回升,预计地面电站同比增速有望达80%,而分布式同样有望维持近40%的增速。在供应链方面,中信证券预测,2023年,我国硅料有效产能可达约150万吨,增幅约70%。在价格上,预计2023年硅料价格需求均衡点或在200元/公斤以上,基于保守测算,对应组件的价格降至1.7-1.8元/瓦。然而,在电池片、石英砂、EVA/POE粒子等方面,中金证券则表示,或出现阶段性供给偏紧。2023年,制造端的新技术将迎来新一轮升级浪潮。中金证券认为,对于终端而言,TOPCON/HJT/HPBC等新技术路线更高的功率档可以带来1-2美分/瓦不等的销售溢价,而不同技术路线的成本比拼将决定量产节奏。展望下一代技术,随着一级市场融资热度提升,预计钙钛矿组件国内全行业扩产量在2023年有望达到60万千瓦至100万千瓦。王勃华指出,截至目前,我国已有30个省市区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的风光装机规划。根据目前公开信息显示,其中26个省市区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超4.06亿千瓦,这意味着未来4年将新增3.55亿千瓦。中国光伏前景无限。
  • 战“疫”纪实 │ 向那一场疫情背后的“天创逆行者”致敬
    所有细微之下,都隐藏着春暖花开冰面破裂的巨响;所有阴霾之下,都匿蔽着柳暗花明曦光初现的希望。纵有疾风起,我们不言弃,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迎来抗疫胜利的曙光,让我们共同迎接冬日暖阳,期盼春满人间!11月的一个下午,阴云密布。在天创厂区,接连多名员工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接到园区通知,经过初步流调和抽样筛查,疫情传染范围广、传播迅速,形势已经十分严峻。在公司防疫联合工作小组的指挥部署下,天创迅速吹响了防疫集结号。随后,公司严格实施封闭管理,不出不进,全员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要求及“足不出户”。在紧急封控的同时,公司迅速指挥协调成立了应急工作专项小组,从责任区防控排查到防疫物资运输,从核酸检测管控到厂区各区域集中消杀,从应急区域设置到生活基础保障......一道道管控举措将疫情防控的网越织越密。在紧急关头,公司董事长亲自现场指挥,带领防疫小组成员用行动践行初心,全力投入战“疫”第一线。那些日子,为确保与政府及园区充分沟通并协同作战,公司外联工作组与有关部门协调工作机制,确保沟通顺畅、保障有力。在政府资源紧张的情况,为公司争取了一定的隔离资源,为员工创造了相对良好的隔离条件。“疫”声令下,公司迅速组织人力物力,高效有序开展应急防疫保障物资拨付、调运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应急物资供应及时、调配通畅,确保物资第一时间运输、第一时间装卸、第一时间投入使用。物资保障组承担了救治所需的药品采购,临时隔离点消毒药品和器械及有关防护物资的采购、保管、发放,为打赢这场“攻坚战”提供了坚实保障。厂区各出入口的卡点执勤和门卫安保人员担负着责任区的防疫排查、日夜值守、信息登记、核酸扫码等工作,全力守护着驻留厂区员工的健康安全。由于疫情防控条件有限,员工宿舍无法集中性满足全体员工住宿需求,大批员工短期内面临要打地铺,一张垫子一床简单的被褥铺盖就是大家休息的基础装备,全体员工严格遵照公司应急防疫安排,积极配合,毫无怨言。“立足现场、知行合一、团队协作、快速行动”的天创工作作风,在这场疫情突击战中得以彰显。在辅料库,年轻的小伙儿们克己职守,对防疫物资及时进行全面消杀,认真做好登记、出库工作,全力做好“守库人”、“搬运工”,确保防疫物资及时、足量发放到厂区有需要的疫情防控点。在办公楼,人力行政的伙伴们连夜将生活物资手把手送到每个员工手中,一句亲切问候,一个暖心的微笑,似乎让阴霾笼罩的冬日增加了几分阳光与温暖。在餐厅,一日三餐免费供应,大厨们用心做好防疫期间员工配餐,为提供一顿顿丰富可口的热腾腾饭菜,并依据各部门实际所需进行分餐打包。在隔离区,防疫应急处理小组通过电话及同事吧线上平台,第一时间了解隔离员工现场实际需求与身体状态,竭力解决大家的困难与问题,满足现场迫切需求。在厂区,为最大化改善厂区员工住宿条件的问题,公司紧急筹备了“临时宿舍”,在施工人员短缺的情况下,现场施工人员加班加点搭建,并熬夜给予供电供暖.......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归。在这场“战疫”中,天创人用执着和坚守诠释着爱的奉献,用不懈的付出传递着深情与温暖,以实际行动用心践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展现了天创人的奕奕风采。阳光总在风雨后。回首过去最艰难的抗疫时刻,公司从快、从细、从严做好了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打造了一支“拉得出、顶得上、站得住、扛得下”的先锋队伍。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敢于奉献自己、积极参与防疫服务工作可敬可爱的天创人,一个个的“逆行者”见行动,作贡献,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平凡朴实的拼搏与坚守。在此,我们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无私的奉献和面对疫情的大无畏的英雄精神!
  • 海外市场 │ 天创与我市20余家代表企业组团“出海”参展
    近日,2022年中东(迪拜)五大行业国际博览会(The Big 5 Dubai 2022)在迪拜世贸中心举办。天创与邯郸市永年区20余家紧固件企业在区进出口商会政策鼓励支持下,组团出海,逐梦远航,成为展览会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多年来,天创以“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成为一流的金属表面防腐方案解决者”为使命,现有包括直缝焊管、热浸镀锌钢管、热浸镀钢塑复合管、热浸镀锌波型梁防护板、热浸镀锌喷塑/浸塑、全自动紧固件热浸镀锌、各类型钢/大型结构件成型及镀锌等在内70多条各类产品生产线,年产能达150万吨。产品广泛应用于消防、燃气、水务、高速公路、光伏、电力、通讯、轨道交通等行业领域。天创积极响应进出口政策号召,在坚持创新,立足国内市场,服务国内客户的同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开拓国际市场,谋求国际化发展平台,从“做好品质大文章,讲好中国品牌故事”着手,加速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公司业务合作已覆盖南美、东南亚、中东、欧洲等20个国家和地区,朝着布局全球化的宏伟版图跨步前行。据悉,此次迪拜五大行业展览会共有来自全球近7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家参展商参展,对接超过五万名专业买家,展团企业通过线下参展或代参展的模式,精准对接线下客户,充分满足了广大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需求。其中,我市展团累计对接、洽谈意向客户超1640个。在新冠疫情影响国际经济秩序、全球供应链和市场受到重创,国内企业外贸出口受挫的形势下,组团出海是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推进,也是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的有力举措,对稳外贸、保订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企业进出口外贸业务带来了更多机遇。
  • 专家热议钢铁业高质量发展:以绿色化、智能化为导向推动科技创新
    人民网北京12月15日电 (记者杜燕飞)近日,在“科技赋能 卓越运营 钢铁新征程”为主题的2022(第十一届)中国钢铁技术经济高端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要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依靠科技创新,以绿色化、智能化为导向,推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张晓刚表示,钢铁工业在支撑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脊梁作用。科技创新自立自强是打造钢铁强国的基础,技术贡献度是体现钢铁强国的关键要素之一,要以共性技术协同研发和成熟技术推广应用为着力点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为实现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将‘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转为‘内涵型’增长模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需要加快推进钢铁企业卓越运营体系建设,通过加强成本体系管控,深度挖潜对标,精准靶向提效,激发钢铁企业经营活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张晓刚说。“当前,我国钢铁工业在环境生态、产业和能源结构、工艺流程、质量品牌、技术创新体系等方面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应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着力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认为,要通过政策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数字化转型赋能;优化钢铁布局,鼓励短流程工艺;同步推进节能与降碳;用全生命周期理论研发产品;研究推进氢能新技术;进行技术创新体系变革。其中,推进新型结构材料和氢能应用,在助力我国钢铁行业增强产业链韧性、实现“双碳”目标中起到重要作用,应建立低成本、大规模、绿色经济氢体系。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看来,解开减碳与增长两难、实现减碳与增长双赢的钥匙,是创新驱动的绿色技术替代和减碳成本下降。“创新型‘碳替减’是指依托绿色技术替代来相对减少碳排放,是在减碳的同时实现增长,把二者的冲突关系转化为协同关系。增量部分的‘碳替减’可以减低全局碳排放强度,存量部分的‘碳替减’则可降低全局碳排放总量,创新型‘碳替减’是实现碳排放‘双控’的重要抓手。”刘世锦表示,创新型减碳实施须构建三支柱体系:一是建立全方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创新型“碳替减”市场,二是形成区域自主减排责任体系,三是加快碳核算、碳账户为重点的绿色微观基础制度建设。基于我国钢铁行业“双碳”目标实现路径和现有流程结构,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王新江认为,应用短流程可减少75%的能源、90%的原料消耗、86%的空气污染、40%的用水、97%的采矿废弃物,应进一步优化钢铁布局,鼓励短流程工艺。针对科学发展短流程炼钢,王新江提出五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产能置换政策;二是加强废钢行业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建立电炉短流程钢铁厂的准入标准,规范新建和老厂改造;四是设立科技创新专项推动电炉短流程绿色化及智能化;五是深化电力体系改革,以提高我国制造业竞争力。中国产业基础能力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海风分认为,当前,国际钢铁工业朝着绿色化(包括“脱碳化”在内)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对于我国钢铁工业而言,绿色化、智能化和产品品牌化将引导我国钢铁工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要以良好的市场生产经营秩序为基础,牢牢把握资源保障和产品质量两大产业链关键环节,以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为导向,通过技术创新、兼并重组、资源能源循环利用以及标准认证,全面提升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水平。”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表示,要围绕更高性能、更低成本、更高质量、更好使用、更易加工、更加绿色的钢铁新产品、新技术发展方向,加强技术创新,促进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范铁军认为,钢铁业脱碳是技术革命问题,需要通过推进高炉-转炉长流程向电炉短流程发展,加大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研发、示范及应用,以及突破氢冶金等先进低碳冶金技术推动行业走向脱碳发展。企业还可以通过智能生产和智能管控,实现核心工序精准控制和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
  • 东南亚成我国光伏出海重点市场
    今年我国新能源产业商品出口总额增长明显,前9个月增速超100%,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可再生能源市场机遇较大。“今年以来,即使遭遇全球通货膨胀、物流不确定性增强、原料采购价格飙升等不利因素,我国民营企业出口仍保持了较足韧性,表现活跃,其中新能源产业最为亮眼。中国制造产业引领了全球能源转型,特别是东南亚市场。”近日,阿里巴巴国际站能源高级行业运营专家史茗莉在2022新能源国际合作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上指出。海关总署10月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民营企业商品出口总额达10.61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占出口总值的60%。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5.7万亿元,同比增长21.2%。据史茗莉介绍,今年我国新能源产业商品出口总额增长明显,前9个月增速超100%,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可再生能源市场机遇较大。新兴市场吸引力凸显泰国光伏行业协会会长普瓦登·桑托恩维特在论坛上表示,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已是全球共识。“东南亚国家也设定了一系列发展目标,希望借此促进绿色转型。”以菲律宾为例,该国2020年发布可再生能源投资组合标准,要求每年总发电比重中,可再生能源须至少新增1%。2021年,菲律宾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2030年达到35%、2040年达到50%的目标。据无锡隆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越南公司总经理、菲律宾公司总经理王勇介绍,今年6月,菲律宾还组织了2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招标工作,同时实施可再生能源优先调度、允许外资持股100%等政策,极大刺激了可再生能源市场装机需求。“在潜力巨大的东盟区域尽快建立可持续、可盈利的光伏配储商业模式,正吸引着电力投资商与融资机构的目光,菲律宾、泰国等东盟国家有望成为这股风潮的引领者。”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此前指出,东南亚地区日照充足,光照资源丰富,开发光伏发电项目具有先天优势。预计到2050年,东盟国家光伏发电年均新增装机规模将达6400万千瓦。业务模式不断丰富在上述背景下,东南亚成为我国光伏企业出海的重点市场。而随着出海经验不断增加,业务范围、模式正持续扩容和丰富。据江苏省贸促会党组书记、会长尹建庆介绍,今年前三季度,江苏省新能源产品出口快速增长,代表性产品太阳能电池、锂电池出口额分别达到776.4亿元和508.3亿元,分别增长71%和70.8%。“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新能源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相关企业深度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市场开发和客户服务部总经理助理戴丹表示,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我国新能源企业海外业务模式不断扩展,由原来的单一光伏组件出口延伸至组件产能的外移,以及海外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工程总承包、维护和运营,市场持续扩大。“2018年,我们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先后在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成立分公司,前期以电力工程和设备配套项目为主,有效带动自身施工能力消纳和设备出口。2021年起,正式启动东南亚地区光伏项目投资。”南国能源光伏投资总经理黄伟达认为,得益于东南亚丰富的光照资源和较高的能源价格,该地区用户希望通过安装光伏降低用能成本,需求不断提升。“随着东南亚光伏产业迎来投资潮,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持续提升出海竞争力普瓦登·桑托恩维特表示,未来希望中国企业继续深度参与泰国光伏市场。“我们希望在与中国企业交流、学习、合作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光伏企业管理技巧等,切实促进泰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国能建国际集团副总裁、新能源国际投资联盟秘书长叶晖表示,绿色产业已成为全球重要投资领域,清洁低碳的能源是世界能源发展的新增长极。“要开发好海外市场,就要立足各国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知识能力、管理和资本差异,充分发挥各国自身优势,加强国际合作。”戴丹认为,我国具备非常完备的光伏产业链,这是支撑企业出海的基础。“不管是技术、设备,还是装机规模和产能,我国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也具备在海外投资的能力。希望国内光伏企业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合作,联合中外资本强化在投融资方面的优势,持续提升出海竞争力。”
  • 交通运输部:删除对跨区域人员查验核酸、健康码和“落地检”要求
    12月7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十版)》,《指南》就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疫情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和风险区内疫情防控要求进行了整合优化,实行“一业一表”,主要修订内容:结合高风险区划定新要求,取消了暂停高风险区内的客运场站运营及出入高风险区的客运服务等要求;删除了对跨区域出行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码和“落地检”有关要求;取消了道路客运乘客信息登记要求;取消了控制低风险区客运场站聚集度和交通运输工具载客率有关要求,明确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引导乘客分散候车、分散就坐;优化了应对突发疫情的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有关要求;优化了城市轨道交通消毒清洁频次要求;细化了防疫宣传有关内容。全文如下: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十版)》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决策部署,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按照《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13号)等要求,进一步优化调整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疫情防控措施,部修订形成了《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十版)》(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指南》就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疫情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和风险区内疫情防控要求进行了整合优化,实行“一业一表”,主要修订内容:结合高风险区划定新要求,取消了暂停高风险区内的客运场站运营及出入高风险区的客运服务等要求;删除了对跨区域出行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码和“落地检”有关要求;取消了道路客运乘客信息登记要求;取消了控制低风险区客运场站聚集度和交通运输工具载客率有关要求,明确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引导乘客分散候车、分散就坐;优化了应对突发疫情的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有关要求;优化了城市轨道交通消毒清洁频次要求;细化了防疫宣传有关内容。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抓严抓实抓细各项优化措施和《指南》要求,进一步提高行业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要严格落实“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不得停工、停产、停业”有关要求,不得随意暂停或者限制客运服务,并在当地联防联控机制领导下将运输服务一线从业人员纳入“白名单”管理,高效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行业稳定运行。同时,要督促进京道路客运经营者落实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关于人员进(返)京的有关规定。春运、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按照当地联防联控机制要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时优化完善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疫情防控措施,适当加密消毒通风频次,采用抗原检测或者适当加密核酸检测频次方式,提高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涉疫监测预警的灵敏性。铁路、民航、邮政领域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由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分别负责。交通运输部2022年12月7日
  • 我国光伏制造端增长强劲
    人民日报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丁怡婷)记者从2022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获悉:今年以来,我国光伏制造端增长强劲。前三季度,多晶硅产量55万吨、同比增长52.8%,硅片产量236吉瓦、同比增长43%,电池片产量209吉瓦、同比增长42.2%,组件产量191吉瓦、同比增长46.9%。光伏应用市场迅猛发展。前三季度,全国光伏新增装机5260万千瓦,从新增装机类型看,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户用光伏占比分别为32.83%、35.63%、31.54%。从新增装机布局看,装机占比较高的区域为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分别占全国新增装机的30%、25%和19.1%。光伏产品出口量价齐升。1至10月份,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超过440亿美元,同比增长90.3%,创历史新高。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介绍,欧洲市场对光伏的需求攀升,组件出口到欧洲市场的份额超过一半;南美市场中,巴西对光伏的需求旺盛。
  • 疫情无情,天创有爱,温暖就在你身边
    在这个初冬时节,一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役在我们身边打响,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公司科学防范,严格管理,织密疫情防控网,广大天创人舍小家、顾大家,坚持生产、防疫两不误。一条条指令发出,一次次落实执行,一批批饱含温暖的物资,无不彰显了公司对员工的关爱之情,平添了大家抗击疫情、奋力向前的信心和勇气。为了保障每位员工的人身安全,并确保有一个舒适且便捷的生活环境,从住宿到饮食,公司想员工之所想,竭力贴心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床垫、被褥、牙膏、牙刷、香皂、毛巾等系列生活必需品均由专人派送到员工手中,将N95口罩进行全员配备,将酒精、净手凝胶等作为车间及部门的基础配置,对重点区域每天进行定期消毒......不仅要住的安心,还要吃得有营养,公司不断丰富饭菜品类,进一步改善员工伙食,通过线上调研了解员工最受欢迎菜品,收集并满足大家个性化生活用品需求......一点一滴中切实让每一名员工感受到了“幸福天创”的关爱和温暖。真正的勇者,是在看清迎面的汹涌后,依旧选择劈波斩浪;是在感受呼啸的凛冽后,依旧选择逆风而上。在抗疫一线,哪里有疫情,哪里有员工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活跃在食堂、宿舍、移动餐车等各个区域,他们穿梭于辅料库、出入通道及车间、办公楼,以实际行动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践行“立足现场,知行合一,团队协作,快速行动”的天创工作作风,谱写了一曲平凡而光荣的抗疫赞歌。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在当前防疫关键时期,让我们凝心聚力,共抗疫情,让我们理解并支持公司的防疫部署与行动方针,从我做起,立足岗位,坚定信心,以平和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保卫战。
  • 我国首部钢铁行业社会责任蓝皮书发布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基础行业之一,钢铁行业担负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重要责任,推进高效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等环境责任,更担负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社会责任。11月20日,我国首部钢铁行业社会责任蓝皮书——《钢铁行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在北京发布,并对中国宝武、鞍钢集团、河钢集团、湖南钢铁集团、包钢集团、德龙钢铁集团、中国钢研、建龙集团、南京钢铁、宁波钢铁10家企业优秀履责案例进行了展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指出,《蓝皮书》不仅充分记载了钢铁行业始终肩负着的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积极满足经济建设需要、服务民生、改善生态环境、脱贫攻坚等重大历史责任,也书写了广大企业积极探索、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履责模式和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何文波强调:“这是首次以行业视角研究并记录社会责任履行的发展与实践、进步与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创性意义。当然清醒地看到,目前钢铁企业的社会责任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责任能力建设工作有待强化、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占比有待提升等,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我们的社会责任工作仍有提升的空间,仍需广大钢铁人共同努力,接续奋斗,再攀高峰。”《蓝皮书》指出,当前,我国正处在迈向钢铁强国的关键时期,钢铁行业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客观要求广大钢铁企业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同样要发挥引领、表率作用。2022年是钢铁行业落实高质量发展意见要求的关键之年,加强以政策为导向的履责重点是钢铁行业社会责任实践的重要内容。一是保障行业稳定运行,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三是稳步践行“双碳”目标,四是凝聚力量回馈社会。何文波认为,钢铁行业一是全面履行了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责任担当,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是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落实国家“双碳”目标,目前已有38家钢铁企业率先完成全过程超低排放改造公示、24家钢铁企业完成部分超低排放改造公示,94家钢铁生产企业进入工信部绿色钢厂榜单,成立了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发布了《钢铁行业碳中和愿景和低碳技术路线图》;三是始终高度重视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钢铁企业始终坚持将发展成果与社会共享,体现国家重要支柱产业的责任与担当;四是十分注重国际合作共赢,为“一带一路”国家繁荣发展贡献了力量。国务院国资委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局、工作局原局长张涛表示,《蓝皮书》的发布可以有效推动形成行业社会责任共识,推动企业自强、行业自律、政府支持、社会共建,无论是对于提升钢铁行业整体发展质量,还是支撑推动国家治理完善,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他用“六个有利于”概括了此举的具体意义:一是有利于把握行业整体社会贡献与发展要求;二是有利于服务配合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突出反映行业社会责任贡献,实现以行业建设为重要抓手的社会治理协同和国家治理转型;三是有利于整个社会责任建设体系真正走向完善;四是有利于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境界,引领企业沿着正确的责任方向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五是有利于突出行业价值贡献的比较意义,增强行业人的履职自信心;六是有利于行业组织拓展服务价值领域,全面提升协会工作形象。中国工业报记者了解到,《蓝皮书》编制工作于2022年7月6日正式启动,经历了课题启动、问卷调查、案例征集、案例评审、完善成书5个阶段。《蓝皮书》分为总论篇和案例篇两大部分,其中总论篇对钢铁行业社会责任形式要求、实践进展以及钢铁行业社会责任管理与探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明晰了钢铁企业未来履责的方向与重点;案例篇收录了20家钢铁企业的优秀履责案例,为钢铁行业及企业探索深化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宝贵经验。
  • 国家统计局: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21日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持续恢复,发展大局保持稳定,转型升级步伐稳健,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付凌晖表示,面对今年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的困难局面,国民经济充分彰显了发展的强大韧性和活力,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第一,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国民经济企稳回升。我国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二季度前期经济一度出现下滑,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及其接续政策措施的作用下,三季度经济运行实现企稳回升。第二,着力扩投资稳消费强化要素保障,生产需求持续恢复。面对疫情冲击下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各地区各部门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投资消费增长。积极使用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扩大有效投资,通过财政贴息、专项再贷款支持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强化要素保障,投资保持稳定增长。积极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强化能源、交通、资金等要素保障,支持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促进了生产恢复。第三,坚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发展协调性稳步提升。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把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以结构优化的“进”促进经济发展的“稳”,取得积极成效。第四,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活力有效激发。坚持以改革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形势和国内疫情的“不确定性”,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扎实推进创业创新创造,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第五,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现。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能源生产和使用不断优化。第六,积极扩大高水平开放,对外经贸交流合作不断提升。面对世界经济衰退风险上升,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动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扎实推动外贸保稳提质,强化港口物流保通保畅,积极发展外贸新业态,货物进出口量增质升。第七,坚持人民至上、发展为民,民生保障不断加强。面对就业压力上升和居民增收难,各地区各部门加大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力度,推进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了就业稳定和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展望明年,尽管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面临不少挑战,但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物质基础雄厚、市场空间广阔、人力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付凌晖说,我国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 诚信为本·质量先行 │ 天创获得“全国质量诚信标杆企业”等四项荣誉
    近期,在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组织开展的2022年全国“质量月”企业质量诚信倡议专题活动中,天创凭借多年来良好的信用和优质的产品质量,荣获“全国质量诚信标杆企业”、“全国质量检验诚信企业”、“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全国质量检验信誉保障产品”四项荣誉。质量强则国家强,质量兴则企业兴。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立身之本,是塑造一流产品品牌的关键,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天创深耕行业十余载,在疾步前行中业,紧紧围绕“诚信,服务,合作,共赢”的公司经营理念,将诚信排在首位,并始终没有忘记“品质”这一立足之本。多年来,公司建立了以客户需求导向为中心的全流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实现从客户需求到产品交付的全过程管理。与此同时,伴随精益管理的全面推进,对生产过程、产品特性的科学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培育了具有天创特色的质量文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举措使得天创产品在行业市场中赢得了广大客户的青睐,为品牌传播树立了良好口碑。勇立潮头创诚信标杆,凝心聚力树质量典范。此次奖项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更加坚定了天创管业加大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的决心。未来,公司将继续坚守匠心,充分发挥质量优势,向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与服务,为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积极贡献“天创力量”。
  • banner4

    引领行业绿色发展

    成为一流的金属表
    面防腐方案解决者

    绿色天创 · 品质天创 · 人文天创

  • 铁矿资源需求将保持稳定
    由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主办的第五届进博会矿产资源国际高峰论坛近日在上海举行,中国矿产与力拓、淡水河谷、必和必拓等国际矿企就共同构建长期稳定、和谐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推进钢铁冶金原料绿色低碳应用和行业可持续发展,加强矿产资源投资开发合作,满足钢铁行业高质量原料需求等方面加强战略合作达成共识,并签署、交换有关合作文本。针对当前矿产资源业面临的行业环境,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董事长姚林表示,一段时间以来,全球的热门话题就是“不确定性”“供应链韧性”等,几乎所有领域尤其是面向全球市场的行业和企业都深受影响。从全球看,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治理格局正在经历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受冲击,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加剧,对资源安全稳定供应带来巨大挑战。从中国看,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将继续为世界经济的稳定提供强大支撑,从而对资源类产品需求和行业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稳定之锚和增长之源。从行业发展形势看,一方面,世界经济增长低迷,中国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正在转换,将抑制铁矿石等部分矿产资源需求;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加快绿色化、智能化,也为资源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与机会。当前,我国钢铁业运行环境较为严峻,整体效益处于近年来较低水平,面临诸多困难。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表示,当前,全行业对中国钢铁所处市场环境变化的长期性和必然性有了更加现实以及更加清醒的认识,自律限产的氛围和共识正在建立,对新市场环境的适应性也正在增强,经营效益已出现趋稳好转。“后期,随着市场需求企稳并改善,行业供给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预计钢铁行业主要指标将出现积极变化,呈现环比向好态势。”骆铁军表示,中国以及全球经济的发展需要钢铁业支撑,也需要铁矿资源的保障。目前来看,虽然下游需求减弱,原燃料成本高企,钢铁生产和铁矿需求短期承压,但长时期看,钢铁需求仍将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对铁矿资源的需求也将保持稳定。“我国矿产资源发展需要行业生态和谐,着眼上下游发展需求,聚焦矿产资源供应链痛点,在资源开采、贸易储运、加工制造各环节,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穿越增长周期波动,实现增长的可持续。”姚林表示,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也应保持和谐,顺应和引领绿色低碳发展大势,推广建设绿色矿山,探索建立矿产资源碳足迹跟踪和碳标签管理机制,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愿与各方携手推动行业生态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姚林说。
  •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政策解读
    近日,科技部有关负责人就《实施方案》相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一、请问出台《实施方案》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技创新是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总体安排,科技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组织编制了《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实施方案》统筹提出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并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技术研发储备,为全国科技界以及相关行业、领域、地方和企业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起到指导作用。二、《实施方案》的定位与编制原则是什么?《实施方案》对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有关部署,针对我国各重点行业碳排放基数和到2060年的减排需求预测,系统提出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创新方向,统筹低碳科技示范和基地建设、人才培养、低碳科技企业培育和国际合作等措施,推动科技成果产出及示范应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支撑。在编制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统筹当前和长远。按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基于我国2030年和2060年经济社会发展和碳排放的情景预测,研究提出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并构建低碳技术创新体系,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技术研发储备。二是统筹科技创新与政策创新。科技创新和政策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两个重要方面,缺一不可。结合科技部的职能,《实施方案》更加侧重于科技创新,着力于加强高效率、低成本的低碳技术供给,同时也适当考虑了低碳技术标准等政策创新方面的内容,以促进低碳技术产业化。三是统筹科技部门和相关方面的工作。在科技部已开展和正在部署的相关工作基础上,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和地方在低碳科技创新方面的科技需求,在《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充分吸纳。按照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总体安排,与相关部门编制的实施方案做好协调和对接。三、《实施方案》的重点任务有哪些?加强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涉及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应用示范、成果推广、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实施方案》提出了10项具体行动。一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科技支撑行动。立足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并降低碳排放;二是低碳与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突破行动。是以原料燃料替代、短流程制造和低碳技术集成耦合优化为核心,引领高碳工业流程的零碳和低碳再造;三是建筑交通低碳零碳技术攻关行动。是以围绕交通和建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目标,以脱碳减排和节能增效为重点,大力推进低碳零碳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四是负碳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能力提升行动。聚焦提升CCUS、绿色碳汇、蓝色碳汇等负碳技术能力,对甲烷、氧化亚氮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监测和减量替代技术进行针对性部署;五是前沿颠覆性低碳技术创新行动。围绕驱动产业变革的目标,聚焦基础研究最新突破,加快培育颠覆性技术创新路径,引领实现产业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迭代升级;六是低碳零碳技术示范行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技术引领的节能减碳技术综合解决方案,并开展一批典型低碳技术应用示范,促进低碳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七是碳达峰碳中和管理决策支撑行动。加强碳减排监测、核查、核算、评估技术体系研究建议,提出不同产业门类、区域的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路径和技术支撑体系;八是碳达峰碳中和创新项目、基地、人才协同增效行动。着力加强国家科技计划对低碳科技创新的系统部署,推动国家绿色低碳创新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项目、基地和人才协同,提升创新驱动合力和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九是绿色低碳科技企业培育与服务行动。加快完善绿色低碳科技企业孵化服务体系,培育一批低碳科技领军企业,优化绿色低碳领域创新创业生态;十是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国际合作行动。持续深化低碳科技创新领域国际合作,构建国际绿色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网络,支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四、如何确保《实施方案》贯彻落实?科技部将通过以下三方面工作确保《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一是加强机制保障,建立双碳科技创新部际协调机制和国家碳中和科技专家委员会,同时持续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营造适宜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发展的创新环境。二是加强碳中和技术跟踪监测,重点关注碳中和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投入,通过科技考核评价机制促进技术优选与迭代。三是加强技术成果的产权保护,推进完善国家科技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推动建立低碳技术侵权行为信息记录并纳入全国公共信用共享平台。
  • 九部门: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
    10月31日,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作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保障方案之一,明确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工作总体部署,为相关行业、领域、地方和企业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工作起到指导作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建立。到2030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更加健全。到2060年,技术水平更加先进、管理效能更加突出、服务能力更加高效、引领国际的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全面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有力支撑碳中和目标实现。《实施方案》围绕建立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提出了完善碳排放基础通用标准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碳减排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布局碳清除标准体系、健全市场化机制标准体系、完善计量技术体系、加强计量管理体系建设、健全计量服务体系7个方面的24项重点任务,明确了实施碳计量科技创新工程、碳计量基础能力提升工程、碳计量标杆引领工程、碳计量精准服务工程、碳计量国际交流合作工程5项重点工程,开展双碳标准强基行动、百项节能降碳标准提升行动、低碳前沿技术标准引领行动、绿色低碳标准国际合作行动4项重点行动,并对协调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提出相应要求。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扎实抓好《实施方案》贯彻落实,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支撑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天创管业荣登2022河北省民营企业百强榜
    近日,在河北省工商联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会议暨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正式公布了2022河北省民营企业100强认定工作情况。天创管业成功入选“2022河北省民营企业100强”、“2022河北省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排名分别位列第80名与第66名,这是公司继2017年后接连多次荣登河北省民营企业百强榜。作为一家是集金属表面防腐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生产制造型民营企业,天创管业建立并完善了以客户需求导向为中心的全流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大力推进精益化管理,提升服务理念,使产品质量管控的网越织越密,在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等方面成效显著。此次荣登河北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和河北省制造业民营企业百强榜,更加坚定了公司走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信心。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天创管业的立足之本、生存之本、竞争之本。近年来,公司依托物联网、云平台及大数据系统,让生产运营数据分析变得更精准,更高效,我们从源头上抓监管、在过程中抓控制、从细节上严标准,实现了产品需求的快速响应,客户订单的快速交付,客诉问题的快速解决,在行业内树立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标杆。尤其是今年,在国际市场、新冠疫情及种种不利因素的冲击下,业内企业生产经营均面临较大挑战。天创管业积极应对严峻的市场形势,逆流而上,充分发挥行业主导品牌优势,坚持以质量、效率、效益为中心,构建了有效的降本增效运行机制,不仅经住了市场对产品的严格考验,同时也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行至半山不止步,中流击水再出发。在新的发展时期,天创管业将以“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成为一流的金属表面防腐方案解决者”为使命,把握大势,坚定信念,锚定方向,勇毅前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持续追求卓越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为河北经济发展贡献“天创力量”。
  • “双碳”目标推动钢铁低碳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粗钢产量占全球粗钢产量一半以上,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1%。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要想实现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必须要改变优化传统的生产方式。提到钢铁产业领域的低碳技术,就不得不提到氢气直接还原炼铁,即通常所说的氢冶金的一种,是公认可实现超低碳炼铁的路径之一。氢气直接还原炼铁,是指采用氢气还原固相铁矿石(赤铁矿、磁铁矿等)生产直接还原铁的过程。这种条件下得到的直接还原铁含有很多微孔,与海绵类似,也常称为‘海绵铁"。海绵铁活性很高,在空气中很容易氧化/燃烧,为降低海绵铁的氧化,通常将海绵铁压成块状产品,以降低其比表面积和反应活性。由于我国钢铁冶炼技术主要以高炉-转炉长流程为主,也就是说高炉炼铁过程是主要排碳单元,占总碳排放的74%左右。碳作为还原剂和热源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因此减排的关键是碳原料替代和流程变革。因此发展废钢回用短流程技术、富氧高炉、钢化联产、余热余能利用等是有效的途径。面对钢铁行业的减碳需求,政策与企业的支持同样不可缺少。在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要求下,钢铁行业碳达峰目标初步定为: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到2030年,碳排放量较峰值降低30%,预计实现碳减排量4.2亿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落实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目前,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发布企业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推动钢铁行业绿色转型发展。钢铁行业绿色制造通过数字化迭代升级、新工艺装备及技术改造的投入、能效的极致管理,再加上绿色产品的精准营销和交付、绿色低碳的采购和物流、碳足迹管理等供应链服务与之协同,持续推动工业创新技术与钢铁绿色制造过程的深度融合,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绿色智慧制造解决方案。
  • 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我国高速公路实现跨越式发展
    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建成通车,结束了中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2012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9.6万公里,首次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2021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6.91万公里,规模稳居世界第一。2022年前9月,我国共建成通车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项目337个,总里程9756公里,项目总投资5574亿元。30多年来,我国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形成了顺畅通达的高速公路网络骨架,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不仅加强了地区之间的交通对接高效畅通、缩短了省际之间的通行时间,还为经济健康运行和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高速公路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开通运营,成为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超级跨海工程。穿越沙漠戈壁无人区的京新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成为继连霍高速后又一条进出疆大通道。长度超过22公里的乌鲁木齐至尉犁高速天山胜利隧道开工建设,不断刷新高速公路隧道世界纪录。“要想富,先修路。”30多年来,顺应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一代代交通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接续奋斗,高速公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到2012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9.6万公里。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部分高速公路车流量快速增长,通道能力紧张问题随之出现。2013年,《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将国家高速公路网由“7918”调整为“71118”和6条地区环线,总规模增至13.6万公里。2017年12月,交通运输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三大战略”发挥高速公路支撑引领作用的实施意见》,明确重点推进“四通四连”高速公路建设。交通运输行业加快贯通支撑“三大战略”的国家高速公路主通道,聚力打通地方高速公路省际通道、畅通主要城市群内城际通道、疏通主要节点城市进出通道。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部署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高速公路建设注入了更为强劲的动力。2021年2月出台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16万公里左右,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全国县级行政中心30分钟上高速公路。在一系列规划的科学指引下,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快速增长,网络布局更加合理,路网规模、通达深度不断提升。广东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1万公里,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江苏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全面实现“县城通”。高速公路日益改变人们的时空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更大的空间上实现了资源有效配置。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王太表示,截至目前,以国家高速公路为主体的高速公路网络已经覆盖了98.8%的城区人口20万以上城市及地级行政中心,连接了全国约88%的县级行政区和约95%的人口;普通国道基本覆盖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和常年开通的边境口岸,有效连接了重要乡镇、产业园区、交通枢纽以及旅游景区等。高速公路为我国经济崛起提供强劲支撑大道如砥,行者无疆。放眼今日的中华大地,不管是崇山峻岭、悬崖绝壁,还是戈壁沙漠、雪域高原,全部都被纳入到一张功能完善、能力充分、衔接顺畅、运行可靠的高速公路网络中。南来北往、川流不息的滚滚车流,与鸣笛起航的轮船、呼啸奔驰的列车、凌云直上的航班相互映衬,共同勾画出一张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在京津冀三地,弯弯绕绕的跨省小路,正被一条条通衢大道所替代。北京市域内国家高速公路网实现了“断头路”全部清零,高速公路总里程从2014年的982公里增至2021年的1176.5公里,增幅达到19.8%,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单中心、放射状”路网结构得到有效优化。三地互联互通,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8年间,京津冀GDP总量增加了44.9%,北京市第三产业占比从78%提升到82%。基础设施建设也极大支撑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城市副中心配套设施逐步完善,超1.6万家企业入驻通州运河商务区。在长三角经济圈,全程约2700多公里的沪昆高速公路延伸出“G60科创走廊”,沪苏浙皖9座城市因路结缘,在沿线发展出一个万亿GDP城市经济带。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已建成及在建的省际高速公路通道达20条,川渝两地新增落户世界500强企业数十家,内陆腹地正加快向开放前沿转变。2021年,长达2768公里的京新高速公路全线通车,犹如一条 “巨龙”连接起北京、新疆,将两地的高速公路车程缩短了1300多公里,西北边陲实现了“角落变枢纽”的华丽转身。一条条加快贯通的高速公路,为我国各大经济圈及城市群的经济崛起提供了强劲支撑,有力托举起国富民强、定国安邦的希望。高速公路服务质量不断提高2020年1月1日,全国29个联网省份的487个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全部取消,高速公路实现“一张网”运行、“一盘棋”管理,车辆跨省行驶时可以“一脚油门踩到底”,通行效率极大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速公路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成为交通运输行业的“亮丽窗口”和公众出行的“温馨驿站”。交通运输部门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完善系统运营和服务保障体系,持续推广差异化收费,优化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等政策,人民群众对高速公路发展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请减速慢行,注意行车安全。”行驶在延崇高速公路河北段金家庄特长隧道崇礼方向,即可注意到隧道顶部一个一米多长的红色机器人不时提醒。这是河北省首个高速公路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具有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和声光语音预警系统,车路协同示范路段用“智慧的路”赋予司乘人员全新体验。“不用下车、不要手机,这种无感支付真是太方便了。”福建省甬莞高速公路林厝服务区内的“智慧加油站”支持ETC用户“无感支付”,不下车、不扫码、不刷卡的便捷体验让黄先生收获惊喜。“以前我们停车后只在驾驶室休息,现在有了‘暖心之家’,不光环境好,还能洗澡洗衣服。”在四川省宜宾市传化物流园区,货车司机温师傅刚停好车就来到“暖心之家”休息,这里成为他和同行们驻足小憩的“港湾”。贵州平罗高速公路“天空之桥”观光服务区打造了平塘继“天眼、天坑、天书”之后的第4项“天桥”奇观;重庆冷水服务区利用周边旅游资源建成了“中国高速公路第一自驾营地”;四川天全服务区是国内唯一的熊猫主题文化服务区,广受游客喜爱……高速公路服务区朝着更加综合、开放、智能的方向发展,“货场”变为“人气场”,“停车场”成为地方文化推荐平台,甚至是旅游目的地。从人工取卡缴费到ETC车道全覆盖,再到取消省界收费站后跨省出行更顺畅。一系列涉及交通运输领域民生实事落地实施,让“说走就走”成为现实,“走得舒心”变得触手可及。
  • 国家统计局解读2022年10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2022年10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进行了解读。10月份,受国内疫情多发散发等影响,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有所回落,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9.2%、48.7%和49.0%,我国经济恢复发展基础需进一步稳固。一、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有所下降10月份,制造业PMI降至49.2%,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1个位于扩张区间,制造业景气面总体稳定。(一)产需两端有所放缓。10月份,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6%和48.1%,比上月下降1.9和1.7个百分点,制造业生产和市场需求景气度均有所回落。从行业情况看,农副食品加工、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医药、汽车制造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产需保持增长;纺织、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等行业两个指数均下降5.0个百分点以上。(二)价格指数连续回升。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3.3%和48.7%,高于上月2.0和1.6个百分点,其中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制造业原材料采购价格总体水平较上月继续上涨。从行业情况看,农副食品加工、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等行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高于60.0%和53.0%,原材料采购价格和产品销售价格同步上涨;纺织、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等行业两个价格指数均低于临界点,市场价格有所回落。(三)大型企业保持扩张。大型企业PMI为50.1%,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继续保持扩张。其中,生产指数为51.3%,连续6个月高于临界点,大型企业生产持续增长。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8.9%和48.2%,比上月下降0.8和0.1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中、小型企业生产经营压力有所加大。(四)多数行业预期稳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6%,位于景气区间,制造业恢复发展预期总体稳定。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3个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高于临界点,其中农副食品加工、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持续位于58.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相对较强。调查结果还显示,本月高耗能行业中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为56.7%,高于总体3.9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PMI为48.8%,低于上月1.8个百分点,降至收缩区间,是制造业景气回落的主要原因之一。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10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8.7%,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非制造业恢复态势放缓。(一)服务业市场活跃度减弱。10月份,国内疫情点多面广频发,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降至47.0%,低于上月1.9个百分点,服务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从行业情况看,零售、道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租赁及商务服务等接触性聚集性服务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位回落,业务总量下降;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高于55.0%,业务总量保持较快增长。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7%,高于上月0.6个百分点,其中邮政、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受“双十一”促销活动临近等因素带动,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企业预期向好。(二)建筑业位于较高景气水平。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8.2%,低于上月2.0个百分点,仍位于较高景气区间。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8%,连续两个月位于高位景气区间,表明工程建设施工进度稳步推进,行业生产活动扩张加快。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4.2%,为近期高点,建筑业企业对行业发展乐观度有所提升。三、综合PMI产出指数低于临界点10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49.0%,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落至临界点以下,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有所放缓。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49.6%和48.7%。
  • 我国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占全球1/3以上 连续多年全球居首
    11月3日,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鲁俊岭在2022年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上透露:截至目前,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达到3.48亿千瓦和3.59亿千瓦,占全球风电光伏装机总规模的1/3以上,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不仅如此,我国的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也居高位。据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公布的9月全国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显示,9月份,全国风电利用率97.8%,光伏利用率98.5%。其中,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等多地风电、光伏利用率为100%。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作为未来的能源发展方向,未来在全球范围内都将快速增长。据IEA在《2022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预计,风电和光伏的发电量占比将从2021的10%增加到2030年的40%,2050年达到70%。另外,预计到2030年,每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650GW。
  • 中钢协:前三季度我国钢的表观消费量约7.41亿吨
    10月31日,中钢协举办三季度信息发布会。会议指出,8、9月份全国日均产钢量环比回升。前三季度,我国钢的表观消费量约7.41亿吨,同比下降4.2%。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监测,前三季度,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平均值为126.9点,同比下降11.42%。从分月情况看,1-4月小幅上涨,5-7月持续下跌,8-9月止跌趋稳。9月末,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为 112.76点,环比下降1.41%,比年初下降14.38%,同比下降28.50%。据中钢协统计,前三季度,会员钢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8667亿元,同比下降9.27%;营业成本45261亿元,同比下降4.69%;实现利税1890亿元,同比下降56.98%;利润总额928亿元,同比下降71.34%(降幅较大与去年基数偏高有关);平均销售利润率为1.91%,同比下降4.12个百分点。据中钢协统计,前三季度,会员钢铁企业总能耗同比下降4.1%,外排废水总量同比下降21.46%,化学需氧量同比下降23.1%,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19.48%,颗粒物排放量同比下降19.17%,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下降11.69%。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高质量实施。截至9月底,已有34家企业约1.79亿吨钢产能完成全过程超低排放监测评估并在钢协网站公示,23家企业约1.29亿吨钢产能完成部分超低排放监测评估公示。针对后期行业重点工作任务,中钢协指出,一是加强运行监测,努力实现行业稳定运行;二是坚持绿色低碳,积极推进三大钢铁改造工程;三是加强产业链建设,加快落实两大产业发展计划;四是集中资源优势,协同推动科技创新。(完)
  • 小小血压计·暖暖关爱情 │ 天创管业开展全员周期性血压测量活动
    秋末冬初,气温骤降。为切实监管员工血压及身体状况,保障员工身体健康,降低安全风险隐患,近期,天创管业开展全员周期性血压测量活动。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高血压可直接造成心、脑、肾、眼底等话多重要脏器的损害,严重时可导致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一系列危及生命的心肪血管疾病。测量血压的意义在于防止出现并发症,对已有高血压和并发症的患者及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尽可能逆转病情,防止高血压导致心脑血管事件。作为员工关怀一部分,公司以车间、部门为单位,结合各年龄阶段定期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为高血压的需建立个人健康电子档案,并由各部门统计或文员进行记录存档,对于结果异常存在风险的人群,检测人员会及时提醒员工去医院就诊、服药,注意合理饮食起居,避免发生危险情况。 全员测量血压既为员工提供了便利,也使大家更加重视健康问题。通过对全员测量血压,真正起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将健康送到一线员工身边,在降低疾病风险的同时,也将关爱送到每位员工的心里。一直以来,天创管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高度重视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让全体人员以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一个小小的血压计,不仅关系到员工的身体健康,更进一步拉近了公司与员工之间的距离,使员工切实感受到公司的关怀和温暖,增强了员工的幸福指数与归属感。
  • 国家统计局: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2%
    2022年10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进行了解读。10月份,受国内疫情多发散发等影响,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有所回落,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9.2%、48.7%和49.0%,我国经济恢复发展基础需进一步稳固。一、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有所下降10月份,制造业PMI降至49.2%,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1个位于扩张区间,制造业景气面总体稳定。(一)产需两端有所放缓。10月份,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6%和48.1%,比上月下降1.9和1.7个百分点,制造业生产和市场需求景气度均有所回落。从行业情况看,农副食品加工、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医药、汽车制造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产需保持增长;纺织、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等行业两个指数均下降5.0个百分点以上。(二)价格指数连续回升。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3.3%和48.7%,高于上月2.0和1.6个百分点,其中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制造业原材料采购价格总体水平较上月继续上涨。从行业情况看,农副食品加工、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等行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高于60.0%和53.0%,原材料采购价格和产品销售价格同步上涨;纺织、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等行业两个价格指数均低于临界点,市场价格有所回落。(三)大型企业保持扩张。大型企业PMI为50.1%,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继续保持扩张。其中,生产指数为51.3%,连续6个月高于临界点,大型企业生产持续增长。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8.9%和48.2%,比上月下降0.8和0.1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中、小型企业生产经营压力有所加大。(四)多数行业预期稳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6%,位于景气区间,制造业恢复发展预期总体稳定。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3个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高于临界点,其中农副食品加工、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持续位于58.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相对较强。调查结果还显示,本月高耗能行业中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为56.7%,高于总体3.9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PMI为48.8%,低于上月1.8个百分点,降至收缩区间,是制造业景气回落的主要原因之一。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10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8.7%,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非制造业恢复态势放缓。(一)服务业市场活跃度减弱。10月份,国内疫情点多面广频发,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降至47.0%,低于上月1.9个百分点,服务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从行业情况看,零售、道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租赁及商务服务等接触性聚集性服务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位回落,业务总量下降;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高于55.0%,业务总量保持较快增长。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7%,高于上月0.6个百分点,其中邮政、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受“双十一”促销活动临近等因素带动,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企业预期向好。(二)建筑业位于较高景气水平。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8.2%,低于上月2.0个百分点,仍位于较高景气区间。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8%,连续两个月位于高位景气区间,表明工程建设施工进度稳步推进,行业生产活动扩张加快。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4.2%,为近期高点,建筑业企业对行业发展乐观度有所提升。三、综合PMI产出指数低于临界点10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49.0%,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落至临界点以下,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有所放缓。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49.6%和48.7%。(经济日报记者 熊丽)
  • 河北天创管业有限公司环境信息公开
    (一)企业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河北天创管业有限公司2.组织机构代码:9113042955041373153.法人代表人:赵雪刚4.生产地址:邯郸市永年区西南开发区装备制造区建设路东侧、永洋大街北侧5.联系方式:134004007046.生产经营和服务主要内容:我公司主要经营高频焊管、热镀锌焊管、热镀锌五金件、钢铁零部件及高速护栏板等。7.主要产品及规模:公司年产高频焊管120万t/a;衬塑复合钢管6.6万t/a;热镀锌焊管80万t/a;热镀锌钢铁零部件、高速护栏板、铁路用接触网立柱及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50万t/a;热镀锌五金件12.5万t/a;喷塑、浸塑20万t/a(二)排污信息1.主要污染物及特征:废气:氯化氢(气),颗粒物(气),二氧化硫(气),氮氧化物(气),VOC(气),氨(气),无组织(氯化氢、颗粒物)等。废水:石油类、悬浮物、、COD、氨氮、总锌、BOD5、动植物油、PH。2.我公司总量指标为COD:50.69吨/年、氨氮:5.06吨/年、二氧化硫:38.99吨/年、氮氧化物:118.27吨/年(三)环境保护行政许可情况(四)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信息
  • 我国1-9月新增光伏装机已接近追平去年全年装机,下半年开始提速
    赶碳号根据今天国家能源局发布的1-9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测算得出,今年前三季度,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为54GW。这个数据已经基本追平去年全年的新增光伏装机——54.88GW这一数字。另外,根据测算,今年前三季度 ,风电新增装机约22GW。今天,国家能源局发布1-9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9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4.8亿千瓦,同比增长8.1%。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5亿千瓦,同比增长16.9%;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6亿千瓦,同比增长28.8%。另外,根据国家能源局今年早些时候的通报,2021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10.63亿千瓦,同比增长约13.8%,占全部电力装机的44.8%;其中,水电装机3.91亿千瓦(抽水蓄能0.36亿千瓦)、风电装机3.28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3.06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3798万千瓦。以此测算,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从去年底的306GW增长到今年9月底的360GW,这相当于在今年前三季度,光伏发电的新增装机容量为54GW。同样,我国风电总装机从去年底的328GW增长到今年9月底的350GW,风电新增装机约为22GW。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光伏装装机增长了多少呢?7月2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上半年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2022年上半年光伏电站新增总并网容量为30.878GW,其中户用容量为8.914GW、工商业容量为10.739GW、集中式容量为11.225GW。以此测算,今年第三季度,光伏电电站新增装机容量约为23GW。刚刚过去的9月份,又增长了多少呢?9月21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今年1—8月光伏新增44.47GW,投资同比增长超3.2倍。这样算下来,我国9月份光伏新增装机约9.23GW,占了整个第三季度的40%。由于未考虑被淘汰的风光装机,虽然这些测算不够精确,可能会略超过实际装机水平,但反映了整体趋势。即,无论是第三季度,还是9月份,这些数据都表明,我国光伏装机在今年下半年正在不断加速。
  • 10月上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产存情况
  • 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
    为充分发挥标准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技术支撑和引领性作用,10月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计划提出,要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碳减排相关共性基础标准制修订,抓紧完善能源碳达峰急需标准,进一步提升节能降碳标准要求和标准质量,有效满足能源转型标准需求。计划目标指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可有力支撑和引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标准体系,能源标准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标准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能源标准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良好互动,有效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技术创新、产业链碳减排。——建立完善以光伏、风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标准体系,研究建立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标准体系,加快完善新型储能标准体系,有力支撑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分布式能源等开发建设、并网运行和消纳利用。——制定一批新兴技术和产业链碳减排相关技术标准,健全相关标准组织体系,实现能源领域碳达峰产业链相关环节标准全覆盖。——修订一批常规能源生产转化和输送利用能效相关标准,提升标准要求和水平,助推和规范资源综合利用、能效提升。到2030年,建立起结构优化、先进合理的能源标准体系,能源标准与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紧密协同发展,能源标准化有力支撑和保障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
  • 河北天创管业有限公司直缝焊管生产线及钢铁零部件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 报批前环境影响评价第三次公示
    我公司(河北天创管业有限公司)拟对《河北天创管业有限公司直缝焊管生产线及钢铁零部件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上报审批,现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 第4号)要求,对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文和公众参与说明进行信息公开。报告书及公众参与说明链接:https://pan.baidu.com/s/15TttsxwCVVoq1gEKYh4xzQ提取码:9uos
  • 我国粗钢产量超全球半数 应加快推进低碳改造
    当前,我国钢铁产业降碳工作有序推进。按照中钢协数据,截至7月底,全国共有251家钢铁企业约6.81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据不完全统计,国内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累计投资额已超过1500亿元。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及碳排放大国,我国降低实体产业碳排放,既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规避国际贸易“碳壁垒”的必由之路。从现状看,目前中国粗钢产量占到全球一半以上,由钢铁产业产生的碳排放占到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钢铁产业是我国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从作用看,钢铁产业降碳的过程中可以衍生出对新能源运载工具、光伏的巨大需求,有利于通过需求拉动这些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因此,无论是从兑现“双碳”承诺的角度,还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推动钢铁产业降碳都具有重要意义。尽管钢铁产业降碳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还面临一些挑战。首先,钢铁产业的绝对规模决定了其低碳改造的工程量大,十几亿吨钢铁产能的碳中和之路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这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另一方面,在不影响供应链稳定的情况下完成低碳改造,还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统筹协调。其次,今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下游市场需求减弱,叠加俄乌冲突等因素带来的能源成本上升,行业盈利情况难言乐观,短期内能够用来投入的资源受限。再者,还需进一步完善差别化管理政策,对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给予一定政策支持,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钢铁行业和企业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将低碳改造作为一个战略性举措推动下去。要有系统规划,统筹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进降碳。要向管理要效益,以数实融合为抓手,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节能降耗,提升能源效率。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短流程炼钢比重,加强氢基低碳冶金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钢铁产业降碳对推动“双碳”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坚定信心,让企业、政府、科研机构在钢铁行业降碳中形成合力,统筹推进,让超低排放的钢铁产业对实现“双碳”目标形成有力支撑。
  • 我国制造业区域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上半年25个集群完成产值6.2万亿元
    沿长江11省市已建设1134家绿色工厂,沿黄河9省区工业用水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点培育的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主导产业产值近10万亿元……一组组数据折射出我国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的可喜变化。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信部统筹推动全系统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制造业重大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推动我国制造业区域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东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作用更加凸显,西部地区工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东北地区产业升级取得新进展。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工信部规划司司长王伟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信部认真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坚持市场化原则,因地制宜推进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在强化规划和政策引导方面,制定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案,研究制定支持京津冀产业升级转移、长三角制造业协同发展、上海高端制造业增长极建设等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文件。深入推进部省合作,“十三五”以来工信部先后与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签订部省合作协议,围绕国家战略方向和区域发展定位,指导各地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链。帮助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地区编制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培育发展县域经济和乡村产业。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带动乡村特色产品发展。在推动重点区域产业集群化发展方面,持续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和支持重点产业集聚区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依托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支持各地“抓集群、促增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在着力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方面,制定实施重点行业布局方案,引导石化、船舶、航空等重点产业优化布局。按照“主体集中、区域集聚”的原则,有序引导和规范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产业发展秩序。统筹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引导各地差异化协同发展。推动中国软件名城、软件名园建设,支持创建6个工业互联网示范区,4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8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积极引导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在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方面,先后制定2012年和2018年两版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在河南、江西、新疆、贵州等中西部地区累计举办20余次产业合作对接活动,引导地区间产业有序转移合作。2021年底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制造业“转什么”“谁承接”“如何承接”。“下一步,工信部将结合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完善各项落实举措,推动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王伟表示。重点区域成效显著京津冀三地产业转型升级和转移对接取得重要进展,长三角制造业一体化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发展高地,成渝地区加速成为西部地区制造业增长极,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十年来,我国重点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据王伟介绍,截至2021年底,北京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近3000家,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1%。河北累计从北京、天津转入产业活动单位达1.1万个。雄安新区建设大踏步推进,今年实施重大项目100多个,施工现场塔吊林立、热火朝天,预计全年投资超2000亿元。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彭雪海介绍,近年来,北京统筹疏解非首都功能,一批标志性项目在津冀开花结果,总投资74亿元的沧州现代四工厂、总投资42亿元的河北京车造车基地、总投资18亿元的新乐三元工业园等项目相继竣工投产,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长三角地区贡献了全国1/4的工业增加值,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60%、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均占全国1/3、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38%,制造业带动作用更加凸显。“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7年增长约2.4万亿元人民币。目前大湾区已形成了门类齐全、规模庞大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体系。”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东文介绍说。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杨正华介绍说,为加快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要求,重庆、四川两地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务实推动“一体化”发展。2019年至2021年,两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从6.5万亿元增长至8万亿元,今年上半年,重庆、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3%、3.6%,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制造业高质量协同态势加速形成。值得注意的是,沿长江11省市已建设1134家绿色工厂,沿黄河9省区工业用水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发展水平加速提升一批高水平的产业载体支撑区域经济发展,一批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正在形成。十年来,我国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水平加速提升。依托优势开发区、产业园区建设了445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王伟说,这些产业示范基地涵盖装备制造、原材料、电子信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成为引领带动区域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优质载体。与此同时,重点培育的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主导产业产值近10万亿元,集聚了规上企业2.5万家。2021年有17个集群产值同比增速超过两位数;今年上半年25个集群完成产值6.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1%,已成为引领带动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据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姚珺介绍,工信部自2019年起组织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引导和促进集群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目前,25个重点培育的集群集聚了近100家单项冠军企业、上千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50%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在重点集群布局建设。姚珺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进一步完善集群培育发展工作机制,研究支持集群培育发展的针对性政策举措,引导优质要素资源向集群高效集聚,支持集群发展促进组织提升服务能力,打造“产业+科技+金融+人才”高水平循环的集群发展生态,加快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 国家发改委:两年来我国“双碳”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两年前,中国向全世界作出重大宣示,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9月22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刘德春介绍,两年来,我国扎实推进各项任务,“双碳”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一是建立统筹协调机制。中央层面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国家发展改革委履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形成上下联动、各方协同的工作体系。二是构建“1+N”政策体系。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各有关部门制定了分领域分行业实施方案和支撑保障政策,各省(区、市)也都制定了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经建立。三是稳妥有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施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规划建设4.5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11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四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与2012年相比,2021年我国能耗强度下降了26.4%,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水耗强度下降了45%,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了58%。五是推进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积极发展绿色建筑,推进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改造,2021年全国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达到20多亿平方米。加大力度推广节能低碳交通工具,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保有量占全球一半。六是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我国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连续保持“双增长”,已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加最多的国家。七是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机制。优化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启动全国碳市场。完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双碳”专业人才培养。在全社会深入推进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鼓励绿色消费。八是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在多双边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深化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扎实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刘德春指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加强统筹协调,科学把握节奏,扎扎实实做好工作,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标准化引领中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标准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竞争制高点,技术之争最终归结于标准之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全国工商联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张晓刚日前在2022 (第四届)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标准化论坛上做出上述表述。他指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标准的引领与支撑,这是破解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必经之路。中国标准化协会理事长于欣丽表示,标准应工业革命而生,伴随着一次次工业革命及其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而壮大,标准的作用也从最初的保证产品通用互换性,演变为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引导和系统性支撑,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特别是国际标准与合格评定互认体系,已覆盖全球经济总量95%以上的经济体,影响全球80%以上的贸易和投资。“但对于钢铁行业来说,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其原因在于产业基础薄弱、产业质量技术不强。”张晓刚说。对此,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范铁军指出,钢铁产品的质量对于下游应用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钢铁产品性能波动大、质量优劣差异大是市场上急需解决的问题。钢铁产品质量分级认证工作的开展紧密结合用户和市场对产品分级的需求,符合行业生产应用实际,利用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方法和体系,对于实现产品的高质量供给和优质优价策略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相关政策也在加快制定。”范铁军表示,质量分级认证工作,对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标准并指引了方向,同时推进钢铁产品的质量分级认证,将会向下游制造端延伸,进而促进产业链整体质量提升。范铁军建议,钢企应围绕企业重点产品,开展产品质量等级标准研制和认证工作,帮助企业建立拳头产品市场地位,在下游客户中扩大影响力,打造企业品牌。不断夯实品牌知名度、品质认可度和品牌忠诚度,通过产品质量分级的情况,增强企业议价能力,支持企业盈利最大化,让标准和品牌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对于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最终追求,张晓刚表示,通过高质量发展转型,真正培养出一批全球公认的,能够站在世界产业链、价值链顶端的世界一流钢企,能引领全球钢铁产业的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在全球规则制定中做主要贡献,从而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 河北天创管业有限公司直缝焊管生产线及钢铁零部件生产线 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部令 第4号)、《河北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条例》等有关规定,现将“河北天创管业有限公司直缝焊管生产线及钢铁零部件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的有关事项向公众公告如下:一、项目名称和工程概要项目名称:河北天创管业有限公司直缝焊管生产线及钢铁零部件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工程概要:在天创公司北厂区现有车间内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①对3#钢铁零部件热镀锌生产线进行技改,调整现有锌锅容积,减少1万吨热镀锌钢铁零部件生产能力,并新增一个地脚螺栓热镀锌锅及其配套设施,辅助生产工程为给排水系统、供电系统等;项目改造完成后,预计年产1万吨地脚螺栓、5万吨钢铁零部件、3万吨高速护栏板、3万吨铁路用接触网立柱及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合计12万吨/年,3#钢铁零部件热镀锌生产线总产能不发生变化;②对厂区现有9条高频直缝焊管生产线进行改造,新增喷锌、钝化工序,部分原料由普通带钢更换为镀锌带钢(合金带钢),原料为镀锌带钢生产时间为1600小时,原料为普通带钢生产时间为5400小时,技改完成后,年产20万吨镀锌带钢管、70万吨普通带钢管,合计90万吨/年,总产能不变。二、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的方式和途径1、网络下载,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的网络链接: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xw58rw4iZfFEt4AsuI_gw (提取码:fvbr)2、如需索要纸版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索要方式见建设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三、征求意见的公众范围及主要事项征求评价范围内所有敏感点公众对本项目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措施有关的建议和意见,接受公众的监督,以便完善工程环保治理措施。四、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公众可通过打电话、写信、发邮件、填写公众意见表的方式向建设单位提出意见。公众意见表的网络链接: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eRlKuRAoLkwCtkgs0UBDw(提取码: t2hg)五、建设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建设单位:河北天创管业有限公司联系地址: 邯郸市永年区西南开发区32号联 系 人:赵川 联系电话:13400400704 邮箱:1252666156@qq.com六、公示起止时间公示起止时间:期限为2022年9月19日至2022年9月30日,公示时间为10个工作日。河北天创管业有限公司2022年9月19日
  • 天创管业:强化纪律红线意识,提升员工职业素养
    近日,为进一步规范员工日常行为,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践行并传承公司企业文化,体现进入工作现场即是工作状态的宗旨,天创管业针对厂区与职能办公区分别设立了员工休息区,并对员工日常岗位行为作了相应规范,在给员工提供专属休息空间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员工职业形象管理。外塑职业形象,内修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作为员工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不仅涵盖外在形象、知识结构和各种职业技能等显性素养,也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等隐性素养。今年以来,公司不断强化员工规范化、标准化及精细化管理,以全面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从“全体员工应知应会技能考核”到“中高层管理人员学历计划实施”,从“办公区6S管理的推行”到“员工日常着装形象督察”,从“廉洁举报热线的设立”到“员工行为规范体系文件的逐步完善”……一系列促进员工职业化养成和职业行为规范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了员工的职业化管理。规范职业行为,对于员工而言,是培养员工的文明行为和综合素质、提升员工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而对于企业,则是良性发展的保证。没有一个健全严格的劳动纪律制度,没有自觉遵守制度的员工,企业便无法对生产经营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作为天创人,都应以成为一名守纪律、合规范、够职业的人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终极目标,在公司提供的平台上不断精进自己的能力,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工作效率。让我们传承“立足现场、知行合一、团队协作、快速行动”的优良工作作风,强化纪律红线意识,严以律己,奋进有为,凝心聚力,逆流而上,全力推动公司高质量稳健发展。
  • 工信部:有色金属、建材行业碳达峰方案拟于近期发布实施
    工信部9月16日举行“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八场,主题是“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黄利斌,财务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翁啟文,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冯猛出席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并答记者问。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黄利斌在回答记者提问中表示,工业是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领域,对全社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影响。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按照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部署,8月初,会同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制定了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18%,重点行业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筑牢工业领域碳达峰基础;“十五五”期间,工业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基本建立起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黄利斌指出,工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等部署安排,着力推进“六大任务、两大行动”的落地见效。 “六大任务”包括:一是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二是深入推进节能降碳,三是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五是加快工业绿色低碳技术变革,六是深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要综合施策,深挖潜力,在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以及满足合理消费需求的同时,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贯穿工业生产各方面和全过程。 “两大行动”包括:一是重点行业达峰行动,联合相关部门加快发布实施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分业施策、持续推进,循序渐进降低碳排放强度,控制碳排放总量;二是绿色低碳产品供给行动,着力打造绿色低碳产品供给体系,为能源生产、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提供高质量产品和装备。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冯猛介绍,按照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总体部署,工业和信 息化部牵头制定了有色金属、建材行业碳达峰方案,拟于近期发布实施;同时配合制定了石化化工、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来源:兰格钢铁
  • 河北天创管业有限公司直缝焊管生产线及钢铁零部件生产线技术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信息公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的有关规定,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公众参与,本次为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信息公示,主要公示内容如下:(一)建设项目基本概况项目名称:河北天创管业有限公司直缝焊管生产线及钢铁零部件生产线技术改项目项目选址:邯郸市永年区河北天创管业有限公司建设内容及规模:为更好的结合市场和优化生产衔接性,将厂区内现有的9条高频直缝焊管生产线进行改造,新增喷锌、钝化工艺,部分原料由普通带钢更换为镀锌带钢(合金带钢),原料为镀锌带钢(合金带钢)生产时间为1600小时,原料为普通带钢生产时间为5400小时;对现有3#钢铁零部件热镀锌生产线进行技改,调整现有的锌锅容积,减少1万吨钢铁零部件生产能力,新增一个1万吨地脚螺栓锌锅及配套设施,辅助生产工程为给排水系统、供电系统等。项目改造完成后,9条高频直缝焊管生产线预计年产20万吨镀锌带钢管,70万吨普通带钢管,总产能不发生变化;3#钢铁零部件热镀锌生产线年产1万吨地脚螺栓、5万吨钢铁零部件、3万吨高速护栏板、3万吨铁路用接触网立柱及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总产能不发生变化。现有工程:高频直缝焊管生产线9条(产能90万t/a)、方矩管生产线3条(产能30万t/a)、热镀锌焊管生产线8条(产能80万t/a)、热镀锌五金件生产线5条(产能12.5万t/a)、钢铁零部件、高速护栏板、铁路用接触网立柱及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热镀锌生产线3条(产能30万t/a)、喷浸塑生产线1条(产能10万t/a)、衬塑复合钢管生产线10条(产能5.18万t/a)、喷塑生产线2条(产能11万t/a)、四氧化三铁生产线1条(产能15000t/a)、钢构加工生产线4条(产能14万t/a)、氯化锌生产线1条(产能0.6万t/a)、废酸处理线1条(产能15000m3/a)及其他配套公辅设施。现有工程环境保护情况:河北天创管业有限公司现有工程已取得邯郸市行政审批局颁发的排污许可证,并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针对各污染源设置了污染物治理设施,废气、废水污染物均达标排放;对产噪设备采取厂房隔声、安装消音器等降噪措施,厂界噪声达标;固体废物全部综合利用或妥善处置。(二)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建设单位:河北天创管业有限公司联系人:赵川联系方式:13400400704邮箱:1252666156@qq.com(三)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的名称河北省众联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四)公众意见表的网络链接公众意见表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6l-7KYkq8vMWCD499fR-w?pwd=hbtc(提取码:hbtc) (五)提交公众意见表的方式和途径公众可通过电子邮件、写信或直接到建设单位的等方式和途径提交公众意见表,反映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有关的意见和建议,公众提交意见时应当提供有效的联系方式,以方便对您提出的意见进行及时回复。河北天创管业有限公司2022年09月05日
  • 推动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
    9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主题是“推动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陈克龙,副司长邢涛、冯猛、张海登出席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提升基础原材料保障能力、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等方面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副主任赵荣贵主持。原材料工业加速提质增效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原材料工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开启了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请问工信部在推动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陈克龙: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信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建设重要论述和关于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着力优化原材料产业结构和创新生态,聚焦“三强化一突出”,推动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制定实施14项重点行业发展规划。近两年,面向“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形成原材料工业“1115”规划体系,包括3个综合、5个行业规划或指导意见。其中,首次将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四大行业整合起来做一个原材料工业“十四五”规划,部署了“五化五工程”总体任务。这样安排,增强了规划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利于促进行业耦合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二是强化政策支持。2012年至今,累计制定产业政策文件72份,围绕优化产业布局、新材料创新发展、产能总量控制、减污降碳绿色发展、两化融合智能制造等制定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或指导意见。同时,注重分业施策、分类指导,注重发挥部门、央地、政企和上下游协同联动作用,统筹利用各方面政策资源,不断优化原材料工业发展环境。三是强化标准规范。先后立项报批原材料行业标准6000多项,出台并组织实施新材料标准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十四五”原材料工业标准体系。强化行业规范管理,累计制修订钢铁、铜、铝、水泥、稀土等36个行业规范(准入)条件,公告并动态调整企业名单。按照“放管服”改革精神,2019年以后废止黄磷、氟化氢、锑等19个行业规范(准入)条件,目前保留17个。四是突出问题导向。针对行业发展阶段性突出问题,创新管理方式,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制定产能置换政策,化解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过剩产能。推动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制定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及认定办法,引导化工企业“进区入园”;完善新材料创新发展平台和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持续推进稀土行业综合整治。下一步,工信部将统筹运用规划、政策、标准等手段,扎实推动各项规划任务落实落细、取得实效,着力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促进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为支撑制造强国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请问工信部在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今后将如何加快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速度?邢涛:“一代材料、一代装备”,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领域。工信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履行新材料产业统筹部门职责,协同相关部门,发挥各方作用,补短板、锻长板、优生态,主要开展了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强顶层谋划。“十三五”以来,联合有关部门制定促进新材料发展系列指导文件。二是提升保障能力。搭建民机材料等重点领域上下游合作机制,围绕关键基础材料短板,引导整机牵引、材料产学研一体化协同攻关。三是促进推广应用。开展重点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推动190个品种500亿元新材料产品进入初期市场。四是完善创新体系。建设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测试评价、资源共享等三类29个平台。健全新材料统计和标准体系,完善新材料学科建设、强化各类人才培养。我国新材料产业在创新能力、产业规模、集聚效应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2012年以来,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在原材料工业中占比达15%,形成了全球门类最齐全、规模第一的材料产业体系。二是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培育形成以材料为特色的单项冠军企业19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98家。三是关键材料实现突破。自主研发的一批新材料有力保障了航空航天、信息通信等重大装备重大工程。如,复合材料主结构件应用于“天和号”空间站核心舱;铝合金厚板等应用于C919大飞机;超纯净、超均匀集成电路材料取得突破;0.015毫米“手撕钢”实现世界首创。四是集聚效应持续增强。形成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聚集区,新材料领域培育了4个先进制造业集群、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9个创新型产业集群、96个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下一步,工信部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持续优化新材料创新发展生态,统筹推进短板突破和材料先行,加快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推动数字化转型迈向绿色发展记者: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原材料工业作为高载能行业,是如何立足实际稳妥有序开展绿色低碳行动的?未来将采取哪些措施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张海登:原材料工业是高耗能也是高载能行业,也是为下游产业输入能量的行业。工信部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注重先立后破、统筹推进,科学制定行动路线,注重在保障高质量有效供给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双碳”工作。一是编制重点行业碳达峰方案。近期我部联合有关部门发布了工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对原材料工业进行了总体部署。同时,我们牵头制定有色金属、建材行业碳达峰方案,拟于近期发布实施;配合制定了石化化工、钢铁行业碳达峰方案。二是完善政策标准体系。推动建立重点领域碳达峰标准体系。制定高碳产品和高耗能产业目录,研究开展分级分类管理。会同四川省编制电炉短流程炼钢高质量发展引领工程实施方案。建立23家行业典型企业联系机制,开展“解剖麻雀”碳足迹跟踪式调查分析。三是加大低碳技术推广力度。组织遴选原材料工业“二十大低碳技术”。编制有色金属行业低碳技术路线图,发布鼓励推广应用技术和产品目录,积极推动氢冶金、非高炉炼铁等新工艺新技术推广应用。四是实施绿色低碳技改行动。围绕“对标找差距、技改上水平”,明确标准路径,推动实施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技改行动。积极发挥化工等行业碳消纳、碳固定优势,探索各行业互联互通、共生共赢的耦合发展新模式,推动能源资源梯级利用和产业循环发展。推进钢铁工业超低排放改造、清洁生产和能效提升。下一步,工信部将围绕落实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碳达峰方案,着力在淘汰落后产能、开展节能低碳行动、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和清洁生产、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等方面下功夫,支持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支持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先进技术示范试点,加快提升原材料工业绿色发展水平,为如期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贡献行业力量。记者:当前,原材料工业数字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工序数控化率高于其他行业。请问工信部在推动原材料工业数字转型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未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深化成果?冯猛:推进数字化转型是实现产业发展高端化、绿色化和安全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企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原材料工业是典型的流程工业,具有原料来源多、工艺流程长、工况环境复杂等特点,数字化转型要求高,难度大。近年来,原材料工业积极拥抱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探索与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路径。我们重点开展了两方面工作。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编制“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明确加速产业转型数字化是“五化五工程”的重点任务之一。印发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工厂(矿山)建设、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和“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等政策文件,组织编制石化、化工、钢铁等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二是加强示范引领。开展数字矿山、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示范及智慧化工园区创建。编选建材行业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召开数字化转型先进企业现场经验交流会,加快成功经验、先进模式推广。指导成立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联盟,构建跨领域共赢生态圈。总体看,原材料工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走在了前列,2021年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9%,已建成6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数字化车间,7家智慧化工园区,培育了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如,宝武集团的“黑灯工厂”,改变了“灯火通明、炉火通红、热浪滚滚”的传统作业景象,车间不开灯全智能生产,实现从“体力炼钢”向“指尖炼钢”转变。下一步,工信部将牢牢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期,推动原材料工业主动融合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着力在加快制造过程智能化、工业互联网赋能、夯实数字化支撑基础等三方面下功夫,通过构建服务平台、完善标准体系、组织试点示范等,加快行业智能化转型步伐。推进行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原材料工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基本保障和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消费需求。请问原材料工业在质量提升方面还面临哪些问题?未来将如何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冯猛:我国已是名符其实的原材料工业大国,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和产品体系,有效保障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但是对照制造强国建设要求,以及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部分原材料产品质量还不够高,高端新材料和“货架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不足,品牌意识不强,产品质量稳定性、一致性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工信部将推动出台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方案。方案包括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等三方面9项重点任务和原材料品种培优、原材料品质提升、原材料品牌建设3项重点工程。方案提出,到2025年,高温合金、高性能特种合金、半导体材料等产品和服务对重点领域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实现更高水平协同发展,质量分级和追溯体系更加完善,建设关键基础材料全生命周期标准体系;培育一批质量过硬、竞争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产品进入全球中高端供应链。工信部将从四个方面推动方案任务落实。一是加强宣传推广。遴选一批“三品”工作实施效果好的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质量标杆企业,推广典型案例,提升企业知名度。二是推进材料标准体系化建设。制定“十四五”原材料工业标准体系,建立健全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以及消费者关注的标准体系。开展重点行业标准评估,清理整合重复、低效、无效标准,加强质量和品质类标准制修订。三是支持新材料新产品研发应用。建立完善大宗化、绿色化、高端化的材料体系,推动出台《加快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行动方案》,丰富基于非粮生物质的含碳化学品、聚合物、产品等生物基材料体系。四是推动原材料品牌建设。组织开展原材料工业品牌价值评估,推动产品品牌试点示范,努力打造一批原材料高端品牌。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记者:近期我们关注到,钢材、铜、铝、水泥等产品价格震荡下行,保供稳价取得明显成效。请问工信部在原材料保供稳价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冯猛:原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性产业,也是制造业最上游产业。工信部始终把稳生产、保供给摆在突出位置,积极落实促进工业稳增长一揽子政策,强化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努力保持原材料工业稳健运行。一是强化运行调度和监测预警。建立原材料工业“日周月季年”运行监测体系和19种大宗原材料供需“红黄蓝”预警机制,构建268家原材料“白名单”企业调度和服务体系,确定23家重点联系企业,加强风险研判和产品供需预警。研究制定重点行业保运转稳运行方案,指导企业减轻疫情冲击影响。二是推动重点行业稳产保供。实施重点化肥企业最低生产计划,保障春耕、“三夏”等备肥生产任务。全力确保消杀产品、预灌封注射器等抗疫重点物资及关键原材料增产保供。建立重点原材料价格部门联动监测机制,引导碳酸锂、稀土等重点产品价格回稳。三是发挥“三个协同”作用,加强产业链产需对接。加强行业协同,推进有色金属冶炼、硫磺企业与化肥企业打造利益共同体。加强上下游协同,推进氖、氪、氙等稀有气体企业与电子特气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支持锂资源、锂盐、电池材料等企业与动力电池企业合作,推动钢铁企业和重点行业建立长协机制。加强区域协同,促进20个省份供销系统与化肥企业对接,解决区域性缺肥难题。围绕建设全国大市场,协调重点物资畅通。今年以来,原材料工业呈“V”形发展态势、低于工业总体水平运行,但产品价格已逐步回归合理区间。其中,钢材、铜、铝、水泥、平板玻璃等大宗原材料价格均在达到去年历史最高点(铜价为历史次高)后有所回落。8月第4周,螺纹钢、铜、铝、水泥、平板玻璃价格分别较去年最高点下降33%、17%、23%、28%、38%。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运行监测预警和大宗原材料生产保障,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供支撑。记者:近年来,战略性矿产资源重要性日益凸显,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围绕提高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发展和安全保障水平,工信部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邢涛:战略性矿产资源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原料,是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工信部立足全产业链统筹推动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发展和安全保障,重点开展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部署实施战略资源安全保障工程,明确到2025年,资源保障能力明显提升,构建稳定开放的资源保障体系,形成一批国内一流的大型重点矿产开发企业。同时,工信部还发布有色金属行业智能矿山建设指南,提出矿山企业规范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二是引导合理开发国内资源。引导企业有序开发国内铁、铜、锂等紧缺资源和石墨等优势资源,强化国内资源“压舱石”作用和基础保障能力。支持企业科学高效利用矿产资源,发展深加工制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发挥“城市矿山”作用,充分利用废钢、废铜等再生资源。三是强化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工信部已有国际合作机制,为企业开发境外资源提供合作交流平台,支持企业规范有序参与境外资源开发。支持国内机构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有关工作,推动我国矿产资源产业标准“走出去”。推动制定再生铜、铝原料标准,鼓励优质再生资源进口,进一步拓展资源供给渠道。下一步,工信部将加强战略谋划,坚守发展底线,加快构建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一是建设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基础数据公共服务平台,跟踪分析矿产资源产业技术革新、政策法规、市场需求、商业环境等变化,为企业提供服务。二是强化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推动加快铁、锂等矿产资源开发进程,提升集约化开采、精深加工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水平,培育一批上下游一体化领军企业和产业集群。三是推进智能矿山建设,加强绿色采选冶炼、高端材料制备等短板技术攻关,布局紧缺资源替代技术,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与效益。钢铁行业发展韧性明显增强记者:请问围绕钢铁去产能,工业和信息化部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将如何巩固去产能成果?张海登: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2016年以来,工信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钢铁去产能的决策部署,主要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压实目标责任。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部门和单位建立了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研究政策措施,制定目标任务,压实责任,按年度推进工作落实。二是加强督促检查,狠抓任务落实。2016—2020年,部门联合按年度组织赴全国有关省区市开展实地督查检查,强化政策执行,狠抓负面典型,发挥警示作用,巩固钢铁去产能成果。三是严禁新增产能,建立长效机制。制定《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明确产能置换范围、程序,以及差别化支持政策。发挥产能置换与钢铁去产能工作联动作用,推进市场机制去产能,促进钢铁行业装备更新、工艺优化、布局调整。通过持续开展钢铁去产能、促转型,钢铁行业发展韧性明显增强,产能利用率基本恢复到合理区间,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2021年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超3500亿元,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国内钢材市场占有率超过99%,22大类钢材产品中,有19类钢材产品自给率达到100%,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下一步,工信部将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远近结合、综合施策,全面落实《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具体任务,持续推进产能减量、布局优化、兼并重组、工艺优化;持续抓好绿色低碳、智能制造、质量效益、资源保障;着力促进开放合作、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创新发展能力,推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石化化工产业布局不断优化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石化化工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石化产业基地、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稳步推进建设,化工园区发展特色更加突出。请问工信部近年来在调整优化石化化工产业布局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又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巩固提升?陈克龙:石化化工行业具有产业链条长、上下游关联紧密、原材料产品互供数量大等特点,优化布局、集约发展是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规划引导,综合考虑产业基础、资源供给、环境容量、安全保障等因素,引导石化化工行业科学布局,推动产业基地、化工园区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一是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工信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修订版)”、“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推进石化(炼油、乙烯、芳烃)、现代煤化工(煤制烯烃、煤制对二甲苯)项目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引导做强做优沿海石化产业基地和西部地区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初步形成煤化工与石化互为补充、西部煤化工集聚区与东部石化基地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有效保障了石化化工基础产品的生产供给。二是推动园区化发展。印发石化化工发展规划、促进化工园区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办法等,引导石化化工项目有序转移、进区入园、集聚集群发展,加快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炼化产业集群产能占比达70%以上;山东、江苏、浙江等东部省区形成了一批上下游产业链完善的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园,东北及中西部等老石化基地通过产业升级改造形成了一批产品高端、竞争力强的特色石化产业园区。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统筹谋划,引导各地依照“有进有出、择优而取、产业递进、结构转型”原则,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推进石化产业基地和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慧化工园区,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先进化工集群、示范基地,构建错位发展、集约高效、优势互补、链条协同的石化化工产业发展新格局,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提速记者: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开展了“绿色建材下乡活动”,获得社会广泛认可。请问目前进展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实效?工信部将如何进一步发展和推广绿色建材?邢涛:发展应用绿色建材,已成为我国建材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建筑绿色低碳的重要支撑、美丽乡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筹部署,工信部和有关部门一同加快推动绿色建材创新发展,鼓励在农房改造、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等工程建设项目中优先应用,认证绿色建材58个大类产品,形成较为完善的产品体系,培育8个绿色建材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绿色建材已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今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共同谋划启动了绿色建材下乡活动,组建了活动推进组,先后批复浙江、山东、天津、四川、福建、湖南、广东等七个省(市)作为试点地区,发布了首批产品清单和企业名录,建立了信息发布平台和电商平台,开展了“领军企业惠民行动”,获得绿色建材认证的1337家企业2876种产品参与了绿色建材下乡活动。目前,我们已指导召开浙江、山东、天津站下乡活动启动会。下一步,工信部将按照“部门指导、市场主导、试点先行”的原则,联合相关部门推动“三个一批”。一是开展一批特色活动。指导试点地区举办不同形式的线上线下活动,鼓励企业创新方式、让利于民,助推绿色消费,努力增强消费者尤其是农村消费者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加强宣传引导,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加快绿色建材推广应用。二是培育一批优势企业。优化产业创新生态,努力打造绿色建材高端品牌,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高质量供给能力。三是打造一批绿色建造解决方案供应商。促进服务型制造,围绕推广应用难点、美丽乡村建设痛点,形成全产业链解决方案,强化典型示范、特色示范。推进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记者:工信部是如何推进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的?下一步将如何推动大型和特大型企业搬迁任务按期完成?陈克龙: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有效遏制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石化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部署,工信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应急部等14个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通过建机制、摸底数、优环境、强督促,有序推进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截至目前,列入搬迁改造计划的1176家危化品生产企业,已完成1139家,完成率97%。其中,列入第一阶段任务、应于2020年底完成的1089家企业全部按期完成;列入第二阶段任务、须在2025年底前完成的87家大型和特大型企业,50家已完成,37家正按计划有序推进。通过实施搬迁改造,累计消除40个重大危险源,解决危化品生产企业安全和卫生防护距离不达标问题;累计关闭退出落后合成氨产能184万吨、甲醇产能124万吨、尿素产能9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500万吨。通过实施搬迁改造,部分企业加快退城入园,实现安全统一监管、环境集中治理、上下游协同发展;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向化工新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转型,提升了竞争力。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专项工作组成员单位,持续推进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确保2025年全面完成任务。一是稳步推进搬迁改造任务。开展“挂图作战”,对照37家企业搬迁改造进度计划,加强督促指导、及时协调解决问题,督促按节点完成任务。二是妥善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督促各地落实属地责任,加强异地迁建项目安全风险防控,避免安全风险转移;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采用安全有效措施,避免次生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三是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组织经验总结交流,引导采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绿色低碳技术等改造提升,促进企业搬出质量效益,提升竞争力。
  • 《中国钢铁工业“双碳”愿景及技术路线图》正式发布
    8月15-16日,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2022年年会在重庆隆重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张海登就碳减排和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谈了几点想法: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做实谋篇布局。二是严禁新增钢铁产能,增强创新发展能力。三是强化产业结构调整,统筹推进节能减排。会议发布了《钢铁行业碳中和愿景和低碳技术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毛新平对《路线图》进行了详细介绍。考虑到中国资源禀赋、能源结构和钢铁工业发展现状,《路线图》提出了“双碳”愿景,明确了中国钢铁工业“双碳”技术路径——系统能效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流程优化创新、冶炼工艺突破、产品迭代升级、捕集封存利用。《路线图》还提出了实施“双碳”工程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30年前),积极推进稳步实现碳达峰;第二阶段(2030-2040年),创新驱动实现深度脱碳;第三阶段(2040-2050年),重大突破冲刺极限降碳;第四阶段(2050-2060年),融合发展助力碳中和。重点任务如下: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持续工艺流程结构优化,三是创新发展低碳技术,四是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链,五是加强全球低碳产业创新合作。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共有251家企业、6.81亿吨左右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累计投资已超过1500亿元。中钢协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基本完成主体改造工程的钢铁产能已近4亿吨,累计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投资超过1500亿元。2025年之前要完成8亿吨钢铁产能改造工程,还有约4亿吨待实施,按平均吨钢投资360元计,需要新增投资不少于1500亿元。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 月圆中秋 · 情系员工 │ 天创管业为全体员工发放中秋福利
    花好月圆人团圆。在传统节日中秋佳节来临之际,为感谢每一位员工对天创管业发展的辛勤付出,让大家度过上一个温馨祥和的中秋佳节,9月7日,公司为全体员工发放了中秋福利“礼包”,以此为大家送去浓浓的关爱和满满的中秋祝福。秋高气爽的下午,福利发放现场气氛热烈欢快,掀开了今年中秋佳节的喜庆帷幕。精品大米、高质面粉、大箱苹果,以及精美的月饼礼盒,大家手里拎着,怀中抱着,肩上扛着,浮现的一张张笑脸,响起的一阵阵笑声,无不流露出发自内心的感动和喜悦,让节日的欢庆在天创大家庭内暖心传递。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天创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每逢端午节、中秋节、春节这些传统节日公司都会为员工发放暖心福利,传递企业对员工的关爱,传承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即使在今年受到国际市场、新冠疫情及种种不利因素的冲击,企业生产经营均面临较大挑战的情况下,公司仍然不忘心系员工,做到标准不降、关爱不减,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实用丰厚的中秋福利。在天创大家庭里,给予大家的不仅仅是一份薪酬,更是一份人性化的关怀和一个具有发展空间的职业平台。一系列员工关怀计划与举措的推行与实施,大大激发了员工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并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心与决心。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每一位天创人定能克勤克勉,亦笃亦行,尽心尽力立足于本职工作,为公司的稳健快速发展注入更强劲的活力与动力。中秋月即圆,情深人团圆。祝愿全体天创人:中秋快乐,阖家团圆,幸福美满!
  • 中钢协:8月下旬重点钢企粗钢日产203.19万吨
    据中钢协数据显示,8月下旬重点钢企粗钢日产203.19万吨,环比增长4.56%;钢材库存量1594.30万吨,比上一旬减少138.62万吨、降低8.00%;比上月底(即上月同旬)减少65.36万吨、降低3.94%。(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 新能源布局加速落子 风电光伏建设正酣
    一边是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公司上半年业绩亮眼,频频亮出扩产计划,一边是众多企业纷纷跨界入场。这些火热景象的背后是今年我国新能源布局加速落子。《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当前我国多个新能源大基地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其中第三批大型风光电基地项目正在谋划。未来,消纳、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机制将进一步完善,新能源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也为经济增长和“双碳”目标实现注入新动力。业绩亮眼多方入场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30日,已有44家光伏上市公司披露了2022年上半年业绩,34家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超七成。其中,13家公司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00%以上。企业盈利强劲,光伏产业链投资火热。隆基绿能近日公告,拟107.5亿元投资建设鄂尔多斯年产46GW单晶硅棒和硅片项目;拟25.2亿元投资建设芜湖年产10GW单晶组件项目。特变电工、上机数控、海源复材、晶澳科技等上市公司此前也纷纷宣布扩产计划,增加现有产业规模的同时,加速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公司发力产业链布局的同时,众多跨界企业加快入场。例如,“三桶油”不约而同地把发展新能源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石油董事长戴厚良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公司新能源发展速度要快于预期,到2035年左右,油、气、新能源业务将实现“三分天下”。中国海油表示将充分利用自身海洋优势,促进油气业务和新能源业务融合发展,加速发展海上风电,择优发展陆上风光。中国石化正在推进“千站光伏推广计划”,目标是到“十四五”末在全国有7000座销售终端能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大基地建设加速落地光伏、风电等赛道火热的背后,是今年以来新能源布局加速落子。光照资源丰富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宁夏第一批大型光伏基地的主要布局点。在这里,宁夏电力投资集团公司20万千瓦的光伏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预计年底建成投产。沙漠、戈壁、荒漠地区的大型风光电基地开发建设是“十四五”新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届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上透露,目前第一批基地已经全部开工建设,装机规模9705万千瓦。第二批基地项目清单已经印发,正在抓紧开展项目的前期工作。第三批基地项目也在组织谋划。与此同时,《“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确定的七大陆上新能源基地、两大水风光综合开发基地及五大海上风电基地集群也正抓紧推进实施方案编制。李创军介绍说,云贵川、藏东南等两大水风光综合开发基地预计新增光伏发电、风电装机4000万千瓦左右。五大海上风电基地集群预计新增并网海上风电超过2000万千瓦,新增开工规模4000万千瓦左右。而七大陆上新能源基地中,黄河几字弯可再生能源基地预计新增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超过5000万千瓦,松辽可再生能源基地新增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近3000万千瓦。各类大基地建设的推进带动我国新能源发展驶入“快车道”。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1.9亿千瓦,同比增长14.7%。其中,风电3.4亿千瓦,同比增长17.2%。太阳能发电3.4亿千瓦,同比增长26.7%。1至7月份,太阳能发电完成投资773亿元,同比增长304.0%。根据规划,到2030年,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业内普遍认为,“十四五”“十五五”时期风电、太阳能发电的新增装机有望远超规划目标。精准施策破解难题“‘十四五’可再生能源既要实现大规模的开发,同时也要高水平的消纳,保证整个电力的安全可靠供应。”李创军称。从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8月30日发布的《2022年7月全国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来看,今年1-7月全国风电利用率达96.1%,光伏利用率达97.9%。其中,蒙西、蒙东风电利用率降到90%以下,弃风弃光有所抬头。业内人士建议,加快构建国家级、大规模、高比例、安全可靠的新能源供给消纳“新体系”,支撑双碳目标实现。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认为,要建设特高压输电,加大“西电东送”,同时推动“智慧电网”“储能+新能源”来平抑风光电的间歇性以及水电的季节性。最后也不能忽略火电仍然起着支撑和兜底的作用。李创军透露,在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的同时,将建立健全绿色能源消费机制,近期正在起草完善绿色电力证书制度,今后绿色电力证书将成为消费可再生能源主要的依据和证明,也是扩大可再生能源消纳的一个有效的手段。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部署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近期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促进新能源发展。李创军表示,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可再生能源土地和环境的支持保障,出台可再生能源空间布局专项规划。并且,加大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力度,研究完善深远海风电、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对于碳达峰有重要作用的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此外,完善可再生能源绿色金融体系,开展水电、风电、太阳能、抽水蓄能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试点。鼓励社会资本设立投资基金,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来源:经济参考报
  • 发改委:钢铁行业2022年1-7月运行情况
    一、钢铁产量有所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7月全国生铁、粗钢产量分别为51089.7万吨、60928.0万吨,分别同比下降4.5%、6.4%。二、钢材进出口量总体下降。据海关总署数据,1-7月全国累计出口钢材4007万吨,同比下降6.9%。其中,7月出口钢材667万吨,同比增加17.9%,环比下降11.8%。1-7月全国累计进口钢材656万吨,同比下降21.9%。其中,7月进口钢材79万吨,同比下降24.8%。三、钢材价格下降明显。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监测,7月末中国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11.46点,环比下降11.06点,降幅为9%;同比下降42.02点,降幅为27.4%,连续四个月同比下降。四、进口矿累计下降。据海关总署数据,1-7月全国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62682万吨,同比下降3.4%。其中,7月全国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9124万吨,同比增长3.2%。来源:国家发改委
  • 关爱员工 共促发展 │ 天创管业开展一线重点岗位员工关怀行动
    近日,为充分调动一线岗位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提升公司凝聚力,天创管业正式发布《一线重点岗位员工关怀方案》。方案涵盖员工定期访谈、日常关怀、奖惩减负、福利政策等多个方面,并将通过配套激励措施,确保方案落实的全面性、及时性及有效性。关爱一线员工,就要想员工之所想,做员工之所盼。员工心声倾听作为此次行动的核心环节,将通过员工所在部门内访谈、人力行政部访谈、员工集体座谈等方式,同时开设员工关爱热线并结合OA同事吧,以线上线下多途径进行。在内容上将围绕员工比较关心的工作环境、职业发展、心声倾诉等多个方面十余细项,与员工进行面对面交流。以更好的了解员工在工作上的困惑、生活上的困难,听取他们的心声及对公司发展的建议,最终访谈结果还将形成书面报告在公司人力行政部进行备案。如何将员工关怀抓细、抓实、抓出成效,画出企业和员工追求幸福的“同心圆”?这也成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此次行动将以人力行政部为主导,通过不断强化过程控制,指导、协调、跟踪、督促各部门有序推进。对于访谈中员工反馈的系列问题,能够立即解决的立行立改、立竿见影,能够短期见效的明确时限、抓紧推进,需要长期坚持的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将“责任人”与“诉求人”有力绑定,让“问题”与“解决”实现挂钩。员工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力量和决定性因素,企业的内生动力、创造活力以及核心竞争力归根到底来源于员工。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以人为本,在点滴中关爱员工生活及个人成长。从“员工顺风车补贴”到“免费理发馆开放”,从“传统节日福利发放”到“暑期炎日送清凉”,从“车间师带徒机制”到“各类技能提升培训”,从“困难员工爱心帮扶”到“特殊员工家庭慰问”........ 一系列的关爱举措无不让员工感到贴心与温暖。 随着天创管业的发展壮大,员工关怀配套措施及制度还将日渐完善,公司将全面关注员工的心理动态,及时掌握员工的具体诉求,认真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在攻克公司不同发展时期的难关的同时,使人文关怀成为“及时雨”,让管理亲和于人,使员工感受到公司的温暖和被关心、关怀,营造温馨融洽的“大家庭”氛围,以不断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归属感及幸福感。
  • 工信部等三部门部署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
    近期,光伏行业出现阶段性供需错配、部分供应链价格剧烈震荡等情况,个别环节出现囤积居奇等苗头,有的地方出现割裂市场、区域封闭等问题,亟需深化行业管理,引导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为优化建立全国光伏大产业大市场,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要立足长远目标,优化产业布局。各地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管、能源主管部门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科学规划和管理本地区光伏产业发展,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全国光伏市场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规范和标准引领,根据产业链各环节发展特点合理引导上下游建设扩张节奏,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避免产业趋同、恶性竞争和市场垄断。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市场秩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引导各类资本根据双碳目标合理参与光伏产业。在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建设中,不得囤积倒卖电站开发等资源、强制要求配套产业投资、采购本地产品。《通知》鼓励创新进步,规范行业秩序 。要深入落实《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等政策,积极规范产业发展秩序,光伏电站投资建设应对照规范要求和相关标准。积极实施《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鼓励企业结合市场需求,加快技术研发和智能创新升级。支持企业创新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系统集成、终端应用及重点配套材料、设备等供应链大数据平台,推广应用公平化、透明化在线采购、车货匹配、云仓储等新服务,提高供应链整体应变及协同能力。为促进削峰填谷和产业链稳定,鼓励有关企业及公共交易机构等合理开展多晶硅及电池等物料储备,严禁囤积居奇。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强化跨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光伏行业领域哄抬价格、垄断、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通知》提出,加强系统对接,深化全链合作。要有效利用国内光伏大市场,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对接交流。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精神,统筹推进光伏存量项目建设,加强多晶硅等新增项目储备,协调手续办理工作,根据下游需求稳妥加快产能释放和有序扩产。鼓励硅料与硅片企业,硅片与电池、组件及逆变器、光伏玻璃等企业,组件制造与发电投资、电站建设企业深度合作,支持企业通过战略联盟、签订长单、技术合作、互相参股等方式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引导上下游明确量价、保障供应、稳定预期。指导协会、企业等定期发布真实客观的供需信息,严禁发布不实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和对接不通畅等问题,加快建立产业链供需对接和智能光伏产业公共服务等平台,支持上下游企业以资本、技术、品牌为基础开展联合攻关,推进产业提质、降本、增效。《通知》支持协同发展,稳定产业供需。要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产业经济发展,引导企业稳固供应链,提升产业链水平,共同推进产业协同发展,保障光伏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转。加强企业跟踪服务保障,开展精准对接,协调解决企业难题,确保企业稳定生产运行。加强区域协调和部门协同,共同推动解决疫情期间的复工复产、物流配送等问题,确保重点区域畅通循环,维护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强光伏行业运行监测,推进实现动态监测、风险预警和政府决策快速响应,引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光伏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碳足迹核算,加快废弃组件回收技术、标准及产业化研究。来源:中环报
  • 国家发改委:经济回升向好趋势将进一步巩固
    国家发展改革委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当前经济运行态势等话题,回应了社会关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在会上表示,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加快落地落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将持续显现,宏观政策效应有望不断释放,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必将进一步巩固。受持续性大范围高温天气、经济恢复增长等因素影响,全国用电需求持续走高。1月至7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4%。同时,由于来水偏枯,水电出力不足,电煤供应保障持续面临较大压力。8月1日至14日,全国统调电厂日均耗煤81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5%。“上半年,全国煤炭产量增长11%;7月份以来,全国煤炭日均调度产量处于1240万吨左右的较高水平;近期,统调电厂存煤最高达到1.75亿吨,同比增加7400万吨。目前,电煤中长期合同总体已实现全覆盖。”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金贤东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产量,确保能源电力供应安全。对于就业形势,袁达表示,当前青年群体就业面临较大压力,是总量与结构、周期性与季节性等多重因素交织叠加的结果。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下一步,将在切实抓好稳经济、稳市场主体、稳岗位扩就业等政策落实的同时,从4个方面精准发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工作:再研究推出一批支持创业就业的务实管用举措;再加快破解一批制约创业就业的痛点堵点;再谋划举办一批创业带动就业的重点活动;再宣传推广一批创业带动就业的典型经验。通过聚焦力促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千方百计开拓市场化就业渠道,扎实推动创业带动就业专项行动落实落地,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是扩大国内需求、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和使用进度。“截至目前,102项重大工程有序推进,进展顺利,3.45万亿元专项债券额度已经基本发行完毕。”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表示,下半年,将扎实推进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加强资金、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实施推进力度,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争取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努力保持全年投资稳定增长。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罗国三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用好用足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项目尽快落地实施,助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来源:经济日报
  • 凝心聚力,畅谈心声 │ 天创管业组织召开员工座谈会
    为搭建员工与公司之间有效沟通渠道,切实帮助员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爱的企业文化氛围,8月19日上午,由天创管业人力行政部组织举办的员工座谈会在公司办公楼四层多功能厅召开,来自各车间及职能部门在内的30余位员工代表参与了此次座谈会。活动在一系列的互动游戏中拉开帷幕,激烈的鼓掌声,淋漓的欢笑声,现场愉悦的氛围让老员工抛开繁杂工作的紧张与忙碌,让新员工们放下内心的拘谨与羞怯,大家品尝果盘,畅所欲言。参与人员畅谈了在天创工作的心得和生活感受,沟通了思想,分享了经验,凝聚了共识,展现着天创人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游戏中的“幸运员工”被邀请走上舞台,介绍自我,展示才艺,发表感言,有生动鲜活的切身感受,也有脚踏实地的实干决心,表达了与公司共同成长发展的殷殷之情。 此次座谈会在员工问题反馈环节中采用了手机扫码线上提交的方式进行。会后参照大家的问题反馈,人力行政部将对各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并由相关部门进行了逐一解答并落实。透过这些来自一线的倾诉,我们不仅可以聆听到一线员工内心深处的声音,也能收集到许多兼备时效性与可操作性的建议与思路,感知到广大员工的困惑与需求。凝心聚力,砥砺前行。让我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立足现场、知行合一、团队协作、快速行动”的工作作风,打破以往的惯性思维,用创新与发展的眼光参与公司发展与建设,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于工作中,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无限激情与活力。
  • “大基建”的钢铁机遇
    一个国家拥有强大的基建能力,在面对经济衰退或者是遇到经济危机的时候,就可以有充足的应对能力。2008年,经济危机来势汹汹,我国正是靠着大基建的优秀实力,才有效地抵抗住了金融危机给我国所带来的影响。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强化基础设施发展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生产力布局和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财政部明确:2022年上半年,3.6万亿新增专项债计划全部发放,重点投向交通/水利等基建领域。这意味着近期内会有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马。新一轮钢铁需求,就要到来。大基建的重要意义当下国家的整体发展状况其实是并不理想的,因为此时疫情再一次反复。不仅如此,美联储还选择了加息,正是因为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导致有大量的资本选择从我国撤离。事实上基建不断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来说,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将视线转移到1929年的美国,当时爆发了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美国整体的发展状况也是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国内出现大批量的失业人群,国家的发展一度处于停滞状态。经过美方高层领导的一番讨论,最终决定开始为期8年的大基建计划。美方为了让基建政策稳定发展,投入了总体 GDP的31.5%的资金。正是由于在大基建领域当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物力和财力,最终才让美国的经济逐渐开始复苏。2008年,当时我国也是面临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也是形成了较大的挑战,经过我国领导人的一番研讨,最终正式出台了一项4万亿的大基建计划。通过这项计划的完美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进步,成功弥补了出口衰退,对我国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打击。按照常理说,遇到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我国的GDP发展有可能会出现倒退,但是正是因为我们推行了大基建计划,我国的 GDP却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水平。通过以上两个事例,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大基建计划对于经济发展以及国民的安居乐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高,而基建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进步,我国也被外界称之为是“基建强国”。也许在十几年前,我国的基建能力可能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可到如今,我国也已经拥有了不计其数的世界级工程。我国之所以能够保持大基建的稳定发展,就是因为我们有经验、有人才、有技术,更有资金支持。2022年终究是不平凡的一年,国内的疫情再一次出现反复的情况,而且国际局势也变得十分紧张,这就导致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出现了放缓的趋势。为了能够稳定大众的信心,也为了可以推动经济发展,我们必然会再一次迎来大基建时代。通过住建部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可以清晰地看到,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了63.89%。有预计显示到2030年我们的城镇化水平将有可能会达到75%左右,但是要知道,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基本上需要达到80%,通过以上的数据,我们就可以看出,我国的城市化率并不算太高,未来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所以我们继续推行大基建计划是完全可取的,通过大基建也能够提升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其实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推行大基建计划,无疑是打了一剂强心针,就比如说,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初显颓势,我们就必须要继续推进大基建计划。但是广大老百姓也必须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推行大基建,就有可能会出现房价上涨的现象。用钢需求将增长今年以来我国钢材进出口持续收缩,钢铁行业盈利水平不断下滑。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疫情好转,铁矿、煤焦、废钢等原料供给逐步边际改善,钢企成本压力将逐渐缓解,钢企利润中枢仍有望重新回升。不过,外部需求对今年钢材需求的拉动减弱,钢铁行业将更加依赖国内需求的释放。2021年,由于海外部分区域市场供需偏紧,我国钢材出口在连续五年下降后首现回升。今年以来,钢材出口呈同比下降趋势,且降幅逐月扩大。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我国出口钢材497.7万吨,同比下降37.6%;1-4月累计出口钢材1815.6万吨,同比下降29.2%。对此,有分析师表示,4月尽管我国钢材出口报价存有优势,但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且钢价高位对需求形成抑制,钢材出口未明显放量。“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钢铁需求增长预期降低,我国钢铁业新出口订单指数持续处于收缩区间,钢材出口仍在下行通道。3、4月或是钢材出口的阶段性高位,近期出口市场交易并不活跃,钢材出口量预计难有持续回升。”分析师表示。进口也同样处于下行通道。4月我国进口钢材95.6万吨,同比下降18.3%;1-4月累计进口钢材417.4万吨,同比下降14.7%。需求减少是进口下滑的一大原因。分析师表示,华东地区受疫情影响较为明显,地产基建项目开工率较低,部分制造业产业链物流受阻严重,企业经营处于停滞状态,成材需求受到了明显抑制。分析师表示,目前钢材进口量基本处于疫情以来的最低位,一方面是海外市场价格缺乏优势,另一方面是国内需求较弱。随着5月国内部分地区疫情缓解,下游企业逐步复工复产带动需求,钢材进口量或有所回升。国泰君安研报显示,短期来看,疫情仍是影响需求的主要不确定因素。全年来看,拉动基建和房地产投资仍是重中之重,将对建筑用钢需求形成支撑。上述研报表示,随着多地有序复工复产,短期钢材供给有所回升,但目前利润水平仍维持低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钢厂主动复产意愿。全年来看,粗钢产量压减工作有望严格执行,后期粗钢产量增长空间有限,行业长周期景气的逻辑不变。随着疫情好转,铁矿、煤焦、废钢等原料供给逐步边际改善,钢企成本压力将逐渐缓解,钢企利润中枢仍有望重新回升。从下游需求看,机构普遍认为,随着疫情缓解,基建用钢需求将加速回补,地产及汽车用钢需求也将触底回升。“机电产品中汽车、家电、船舶及医疗器械等均为耗钢产品,机电产品的出口形势决定着国内钢材的间接出口量。钢材的直接出口处于下行通道,间接出口也显现疲态,外部需求对今年钢材需求的拉动减弱,钢铁行业将更加依赖国内需求的释放。”分析师表示。
  • 中国钢铁产量呈现快速回落态势 7月粗钢日产创近三年同期最低
    受淡季下游需求释放不足等因素影响,7月,中国钢铁产量呈现快速回落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中国粗钢日均产量262.68万吨,环比下降13.1%;生铁日均产量227.39万吨,环比下降11.3%;钢材日均产量342.71万吨,环比下降13.2%。兰格钢铁研究中心副主任葛昕15日分析表示,从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日均产量来看,7月份全国粗钢日产已经创出了近三年以来同期水平的最低值。从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日均产量来看,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的产能释放已经明显受限,表明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的局面有所加剧。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生铁日产185.53万吨,环比下降7.41%;粗钢日产199.56万吨,环比下降9.26%;钢材日产197.32万吨,环比下降9.11%。葛昕表示,8月份,国内钢材市场正处于传统淡旺季节交替的阶段,由于部分钢材品种利润的改善,钢厂复产的积极性正在逐渐增强。从目前高炉开工率变化来看,钢铁企业生产释放力度呈现低位回升的态势。国家统计局15日数据显示,7月,中国粗钢产量8143万吨,同比下降6.4%。今年1月至7月,中国粗钢产量60928万吨,同比下降6.4%。国家发改委产业司一级巡视员夏农表示, 为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巩固去年粗钢产量压减成果,2022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将继续开展粗钢产量压减工作。在粗钢产量压减过程中,坚持有保有压,重点压减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粗钢产量,保障国内市场需求,维护钢材市场平稳运行。(中新社)
  • 质量为本 · 服务先行 | 天创管业荣获五星级售后服务认证
    近日,天创管业通过国内专业评审机构评审,以高分获得售后服务水平认定,并正式获颁认证证书,成为业内为数不多的五星级售后服务企业,这标志着天创管业在领先的技术与产品实力之外,具有更加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其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在业中处于优势地位。《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GB/T27922-2011)于2011年12月30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2012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了构成商品售后服务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原则、指标和方法等方面,通过对企业的服务体系、商品服务、顾客服务三大方面进行评价,并按评价的分值来衡量服务能力水平的高低,以星级评价的方式进行展现。 “售后服务认证”是国家批准的全国性、全行业服务类的权威认证,亦是衡量企业服务水平高低的“试金石”。认证过程也是天创管业的自检过程,在产品同质化日益突出的今天,公司不仅需要靠技术、质量等实力获得竞争优势,售后服务体系也逐步得到重视,产品与服务早已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天创管业自成立以来,秉承“诚信、服务、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建立并完善了以客户需求导向为中心的全流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我们通过对可视化质控系统及系列质量管理工具的有效运用,实现了从原料入厂到成品交付质量问题的全程追溯。我们聚集客户价值,针对售后问题快速响应,急客户之所急,并从问题根源上进行深度解决,最大化保障问题的闭环率,为完善的售后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以切实履行为客户提供全程快速高质量服务的承诺。
  • 提升领导力,强化战斗力 │ 天创管业2022年中层领导力提升培训圆满举行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改变管理思维意识,着力打造一支富有管理力、协作力、执行力的中层团队,8月14日,天创管业联合恒创环保共同举办的2022年中层领导力提升培训在恒创环保园办公楼拉开帷幕,来自天创管业及恒创环保的60余位中层管理人员及相关员工代表参与了此次培训。中层管理人员作为公司打造一流企业的中坚力量,是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中间人”,是协调推动、狠抓落实的“牵引人”,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表率人”。本次培训邀请到了国内具有多年企业管理培训经验的檀一夫老师现场授课,旨在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战略,加强中层管理人员对于管理的认知,强化思维和方法,掌握管理技巧,促进团队管理效能提升及团队协作。本次课程围绕“自我认知”、“个人领导力”、“组织领导力”、“目标与时间管理”在内的多篇章内容展开。檀老师以轻松诙谐的言语,结合案例分析,对优秀企业发展经验及社会生活中大量的事例旁征博引,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层管理人员领导力提升的重要性及能力提升的途径与方法。短短一天的培训时间紧张而充实。此次培训打破以往单一授课的枯燥乏味,穿插了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答题积分多形式的现场互动。大家认真投入,踊跃发言,深度参与,营造了热烈而活跃的现场氛围。课程最后,各小组代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与培训老师进行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此次培训主题内涵的领悟。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培训受益颇多,在很大程度上开阔了眼界思路,回到工作岗位,要将课程内容运用到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所言,“管理是一种实践,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希望大家将带着“初心”出发,坚持“立足现场、知行合一、团队协作、快速行动”的工作作风,努力成为工作实践中的实干者和创新者,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实现公司年度经营发展目标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版权所有:河北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冀ICP备17026384号

冀公网安备 13042902000660号

技术支持:北京东方网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